中新網北京6月20日電 中國科學院最新出爐的一份戰略研究報告披露,未來10年,中國有望研制成功新原理航空發動機樣機,這將改變中國航空發動機研制落后的狀況。
由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院士領銜、200多位專家歷時1年多深入研究推出的《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研究報告20日下午在北京發布。該報告預計未來10年中國可能發生19項重大科技突破,其中之一就是“新原理航空發動機樣機將有望研制成功”。
推重比是航空發動機最重要的技術性能指標,中國正在研制的WS10發動機和WS15發動機推重比分別為8和10左右,屬國際上第三代和第四代發動機。《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報告透露,基于自主創新的新型增壓原理,通過系統發展壓縮系統氣動、結構設計方法,構建新的高推重比航空發動機技術體系,中國將很有可能研制出新原理航空發動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推重比15以上樣機的演示實驗,為高速巡航導彈、高機動性能戰斗機、臨近空間飛行器等提供高性能動力保障。
未來10年中國可能發生的另18項重大科技突破包括:量子通信率先取得突破、自主可控的基礎軟硬件平臺產生重大突破、普惠計算獲重大進展、模塊育種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等技術成為未來育種重要手段、干細胞整體研究水平進入國際第一陣營、生物醫藥實現局部跨越式發展、工業生物制造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泛在制造信息感知與網絡技術獲重大突破、先進材料實現原創突破和全面提升、煤炭資源清潔高效綜合利用形成新興產業、地球深部勘探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實現自主研發、規模化可再生能源發電及分布式電網實現商業應用、廢物能高效清潔利用催生“城鎮礦山”新興產業、區域高壓直流電網建成、載人航天和嫦娥工程及其他空間重大工程產生重大突破、空間科學衛星形成系列、以載人深潛器為標志的深海探測勘察技術實現跨越發展、海洋新技術重大突破促進藍色海洋經濟快速發展。
其中,空間科學衛星形成系列方面,未來10年,中國將相繼發射硬X射線望遠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實踐十號和“夸父”計劃等系列科學衛星。
白春禮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中科院作為國家科學思想庫,將不斷開展戰略研究,堅持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記者 孫自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