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10日刊載《日本意欲擁有攻擊敵國基地靠什么》一文,文章指出,決定日本軍事走向的《防衛計劃大綱》屢屢被修改,而且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修改的方向也越來越向“攻擊”靠攏,并借機擴充軍備,在它打造“防衛之盾”的背后,也在不斷磨礪著“攻擊之矛”。這需要周邊鄰國加大警惕。
文章摘編如下:
近些年來,日本國政混亂,黨派謀權奪勢,明爭暗斗,致使許多涉及國事民生的議案、法規得不到及時審議,極大地影響了日本國運的發展。但是細心人會發現,決定日本軍事走向的《防衛計劃大綱》卻屢屢被修改,而且更新速度越來越快。
在日本,作為指導國家安全政策和自衛隊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一般有兩個:一個是確定自衛隊人員編制和裝備數量的5年規劃,叫做《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另一個是關于未來10年防衛力量整備的《防衛計劃大綱》。日本民主黨執政三年,不僅對2004年版《防衛計劃大綱》進行了修改,將長期堅守的“專守防衛”改為“動態防衛”,還放寬了“武器出口三原則”。
但是,日本自民黨重新奪取政權后,仍然認為民主黨制訂的《防衛計劃大綱》沒能“與時俱進”,相對保守。因此,決定對“誕生”僅兩年的《防衛計劃大綱》進行再修改。5月30日,在自民黨總部召開的國防小組和安全調查會的聯席會議上,一份經過精心醞釀的新版《防衛計劃大綱》草案終于面世了。
草案主張將2010年版《防衛計劃大綱》規定的建立“動態防衛力量”更改為“堅韌的機動防衛力量”。草案提出設立“國防軍”、組建“海軍陸戰隊”、購買美國先進武器、強化西南離島防御。另外還強調,考慮到朝鮮的核及導彈開發,日本政府應使自衛隊擁有獨立對敵基地實施攻擊的能力。因此,諸多媒體解讀,日本《防衛計劃大綱》或許就此將變為“攻擊”大綱。
根據美國為日本制訂的和平憲法及專守防衛原則,日本暫時沒有開發、部署可攻擊敵方基地的中遠程巡航導彈。因此,有媒體稱,日本的遠程打擊力量或許主要冀望于航空自衛隊。但是,日本航空自衛隊目前的主力戰機F- 15J近來頻頻“出事”。這樣一款在自家門口正常訓練都無法保障的戰機,又怎么能有效地執行遠程攻擊任務呢?況且,F-15J是一種空戰飛機,機載電腦沒有安裝對地攻擊軟件,無法投擲精確制導炸彈。F-15J之外,適合對地攻擊的F-4EJ戰斗機過于老舊,飛機上的電子報警系統嚴重落伍,自我保護能力很差,難以穿透敵方防空火網。至于日本自行研制的F-2戰斗機,理論上雖可攜帶空對地導彈作戰,但需要升級改造后才能兼容美制對地攻擊武器。
在這種情況下,新《防衛計劃大綱》提出的“獨立對敵基地實施攻擊的能力”從何而來呢?
首先,加速升級F-2戰機。盡管F-2戰機升級改造有較大難度,但防衛省并沒有放棄這一計劃。從2011年起,航空自衛隊便持續推進F-2戰機的升級改造,核心項目是配備美制JDAM精確制導炸彈,它利用GPS制導,可在距目標40~60公里外投放,從而避開敵方防空火力網的攻擊,實現準遠程攻擊、“打了就跑”的目標。
其次,雖然日本在大型航天火箭方面未得到長足發展,但是,日本在衛星制導和航空航天復合材料等方面的技術還是非常有潛力的,如果相關限制法律一旦被破除,日本開發出可供戰斗機攜帶的巡航導彈并非難事。
最后,美國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之際,正逐步將日本自衛隊打造成自身軍事力量的一部分。同時,日本政府正在積極推動行使集體自衛權,借幫助美軍之名壯大自衛隊力量。5月31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將以2016年底為目標在美國空軍部署第五代戰機F-35,而日本防衛省有可能同步引進4架該戰機裝備航空自衛隊。未來十年,美國海軍、空軍的六成軍力將轉移到亞太地區,大批尖端武器裝備勢必隨之會被“傾卸”到該地區。屆時,可能有很多先進武器被同步部署在日美軍隊中。日本完全有可能借協助美軍之名、利用美軍“之矛”去打擊自己的敵對方,從而直接攻擊敵方的基地。
日本極力宣揚“他國威脅論”,借機擴充軍備,而在它打造防衛之盾的背后,也在不斷磨礪著攻擊之矛。需要周邊鄰國加大警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