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被當地漁民稱作“祖宗地”,也是潭門民兵連誓死捍衛的“家園”。圖為去年7月開漁之際,一名漁民在桅桿上懸掛國旗。記者郭程 攝
原題:潭門民兵連勇斗外國軍警 沒人在所謂“認罪書”上簽字
“我很受感動,你們都是好樣的。”4月8日下午,惦記著海南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看望海上民兵連,聽說漁民們維護海洋權益的感人事跡后,他這樣說道。
習近平看連史展覽,聽事跡介紹,勉勵他們努力學習現代裝備知識,提高作業能力,在帶領漁民耕海致富的同時,積極做好收集遠洋信息、支援島礁建設等工作。
在海南繁榮的漁業背后,一支堅強的民兵分隊不僅為當地漁業發展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也成為我國一支宣示、維護南海領海主權的中堅力量,這就是——潭門海上民兵連。
成立20多年來,潭門海上民兵連在波瀾壯闊的南中國海上劈風斬浪。當地漁民說,他們就像一座座移動的、不屈的海上堡壘,堅定守護著我國南海之安。
曾支援解放軍南沙島礁建設
潭門海上民兵連是在原潭門漁業民兵分隊的基礎上,根據黨和國家1985年“開發南沙、漁業先行”的戰略方針指導,經上報批準組建的。當時有民兵106名,作業漁船5艘,民兵大都是當地漁民。
到90年代初,連隊發展壯大到150多人,在南沙作業漁船達21艘,但相當一部分人是從海南其他市縣來潭門從事漁業生產的。
為了便于管理和訓練,2010年有關部門根據指示對海上民兵連進行了整組和重新編排。
1985年潭門海上民兵連成立后,老連長黃循綿就帶領著100多名民兵,乘坐5艘漁船,奔赴南沙進行捕撈作業,這也是我國首個有組織開發南沙的船隊。
首航凱旋后,黃循綿覺得,漁民們對南海、南沙的形勢認識還不深入。為了打牢大家對南沙的開發的思想基礎,黃循綿帶領著民兵骨干組成宣傳小分隊在鎮上走家串戶對漁民進行思想動員,發動大家集資造船。同時,黃循綿還拿出自家準備蓋房的8000多元錢,準備造大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