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媒體稱,經過多年測試之后,中國終于開始大規模制造052C/D驅逐艦、054A護衛艦、056型輕型護衛艦。坐擁全球最大的艦船制造實力,北京很快就能打造出艦只總量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艦隊,只是其技戰術水平會稍稍遜色于現今的海軍強國,如美國、日本和韓國。而中國海軍今后的發展方向無疑是造航母。
首批擬新建六艘航母?
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報5月1日發文指出,倘若中國不造航母,它就不會大費周章購入“瓦良格”號,將其改建成“遼寧艦”。由于自身構造的限制,這艘軍艦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只會被中國海軍用作訓練測試艦。而后,中國將批量制造本國設計的“正常”航母。
文章指出,無疑,北京將開始興建艦體比“遼寧艦”更為可觀的大型航母。盡管目前尚無法斷言中國有意打造的航母數量,很可能為6艘(不含“遼寧艦”),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各兩艘,與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總數旗鼓相當。
不過,中國的問題在于缺乏興建航母的經驗。中國人顯然會仔細研究巴西的“圣保羅”號航母(購自法國,原為“福熙”號),但其價值也相當有限:它比“遼寧艦”還要小,而且建成時間太早。中國感興趣的大概只有它的彈射裝置。
最重要的問題是新航母的動力裝置,它會是普通動力還是核動力?目前,中國軍工行業的最大軟肋正是發動機制造,無論坦克、戰機還是軍艦都不例外。為航母研制普通發動機對中國而言絕非易事,遑論核反應堆了。
普通或核動力引猜測
文章認為,中國從事大型航母研發主要是借鑒美國經驗。華盛頓在戰后建成了10艘常規動力大型航母,而后又興建了11艘核動力航母。法國在制造了兩艘普通航母“克萊蒙梭”號和“福熙”號(退役后售給巴西)后,興建了“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蘇聯在航母制造方面也是循序漸進。倘若中國按美國、法國和蘇聯的道路前進,就可以先造兩三艘普通動力航母,再建三四艘核動力航母。當然,北京也可以選擇6艘全為普通航母,更省錢,更迅速,或者是都造成核動力航母,花費高昂,耗時漫長,開全球先例。一切都取決于發動機的研發進度,以及中國軍方領導層是否急于拿到航母。
若要說興建核動力航母的經驗,目前僅有美、法兩國擁有,而且法國的經驗很難用“成功”一詞來形容:服役12年來,“戴高樂”號一直技術故障不斷,核反應堆也出現過問題。所以,美國是該領域唯一的成功者。
如此看來,中國只能模仿美國核反應堆,也不排除仿制俄羅斯的。不過,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不會將這樣的技術交給中國,只能通過“非法渠道”獲得,或者是直接將潛艇反應堆用于航母。總而言之,發動機問題會延緩,但絕對不會令中國放棄它的航母夢。
航母建成仍需要多年
文章指出,擁有航母后,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夠解決如下問題:防范美國空軍及海軍對中國本土的襲擊、突破美國艦隊對中國的近海及遠海封鎖;保障中國進口能源的海上運輸線路的安全。
文章稱,美國目前只能在大洋上贏過中國,但在中國的海岸線附近卻沒有足夠勝算,與10年前一邊倒的情況迥異。一旦中國有了自己的航母,更是如虎添翼。
倘若與日本爆發沖突,擁有航母也能顯著增強中國的實力,因為屆時不僅能從西面,也能從東面對日本實施全境打擊;一旦與俄羅斯發生戰爭,航母能夠打擊薩哈林、庫頁島、堪察加半島,甚至可以在上述地區登陸;在處理與東盟國家的南海島嶼的歸屬爭端上,航母也將是北京的重要籌碼;未來,中國動用航母對印度施壓的可能性將會增加。
至于攻占臺灣,應當指出的是,由于臺灣跟大陸近在咫尺,并不一定需要航母。北京的岸基航空兵實力足矣。不過,擁有航母將進一步增強北京的實力,可以從臺灣以東發起進攻,令臺灣的防空實力焦頭爛額。此外,航母還能從海上封鎖臺灣,令美國無法插手這一沖突。
然而,解放軍海軍在2020年以前獲得首艘真正意義上航母、2030-2035年得到所有6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北京一定會試圖在此之前解決臺灣問題。所以,可以篤定地說:北京需要航母并不是為了攻占臺灣,而是著眼于收回臺灣之后的考量。
文章認為,與眾多西方專家所想的并不一樣,海軍并非中國軍事發展的重中之重,只是西方對此更為關注,畢竟北約軍隊與解放軍發生陸上交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俄羅斯不能被西方媒體、專家牽著鼻子走,不能忽視中國的陸軍及空軍也在以同樣的速度發展。中國的軍事實力對于自衛而言早就綽綽有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