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成都軍區十三野戰軍陸航旅抗震救災英雄團的直升機群,抓住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日落前夕濃積雨霧天氣多變的一個多小時短暫時機,成功向偏辟鄉鎮搶運醫療隊伍和救災物資。賈國榮 攝
4月22日,成都軍區十三野戰軍陸航旅抗震救災英雄團的直升機群,抓住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日落前夕濃積雨霧天氣多變的一個多小時短暫時機,成功向偏辟鄉鎮搶運醫療隊伍和救災物資。賈國榮 攝
4月22日,成都軍區十三野戰軍陸航旅抗震救災英雄團的直升機群,抓住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日落前夕濃積雨霧天氣多變的一個多小時短暫時機,成功向偏辟鄉鎮搶運醫療隊伍和救災物資。賈國榮 攝
4月22日,成都軍區十三野戰軍陸航旅抗震救災英雄團的直升機群,抓住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日落前夕濃積雨霧天氣多變的一個多小時短暫時機,成功向偏辟鄉鎮搶運醫療隊伍和救災物資。賈國榮 攝
比裝備更重要的是,解放軍運用高技術裝備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雅安發生大地震的消息成為了4月20日全國上下關注的頭號焦點。據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當天8點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里氏7.0級強烈地震。地震發生后,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立即投入抗震救災行動。這其中,若干現代化裝備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
從衛星到無人機
在本次為抗震救災動用的所有裝備中,衛星可以說是最高端的。地震發生2個小時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即提供了由資源三號衛星拍攝的蘆山縣震區災前2.1米分辨率原始影像和融合影像,隨后又發布了災區0.5米分辨率衛星影像。據中國軍網等多家媒體報道,此次地震救援中我國動用了實踐九號A、資源三號、資源一號02C、環境一號A/B型共5顆衛星。另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消息,我國還將動用天繪一號衛星和雷達衛星。除了這些衛星外,已經初步組網成功的“北斗”導航衛星也發揮了巨大作用。根據監測顯示,截至20日17點已有103部各型“北斗”裝備進入災區,總參還緊急為救災部隊下發了260部北斗導航裝備。
僅有衛星圖片當然不夠,還必須要有災區的實時畫面。地震發生時,海軍“獎狀”遙感測繪飛機1401機組正在四川執行汶川地震災后重建探測任務。地震發生后的9點55分,該機組從綿陽機場緊急起飛,趕赴災區上空執行遙感探測任務。13點40分,該機獲取并傳回第一批遙感探測數據。此外,10點08分,空軍一架偵察機從北京起飛,飛赴災區執行航拍偵察任務。11點42分,空軍派出第二架偵察機赴災區航拍偵察災情。21日8點58分,“獎狀”遙感測繪飛機再次起飛執行任務。
除了大型飛機外,各部門還動用了無人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使用5架無人機取得了災區0.16米分辨率影像。截止到21日凌晨,成都軍區第13集團軍某特種作戰旅偵察分隊共計在災區12個不同方位進行了無人機航飛和戰場電視傳輸。
向四川投送外地救援隊的任務則由運輸機完成。據報道,20日14點05分,成都軍區空軍一架運-8中型運輸機從云南長水機場起飛,搭載云南專業地震救援隊飛赴四川。機上共搭載了71名專業地震救援隊員、4條搜救犬和4噸多救援設備。15點35分,該機準時降落在四川邛崍機場。21日凌晨2點30分,兩架大型運輸機搭載著180名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隊員、12條搜救犬和專業救災裝備飛赴災區。凌晨5點25分,國家地震災害救援隊抵達邛崍機場,旋即趕往地震災區展開救援。
而直升機更是在此次地震救援中表現出色。從第一時間飛赴災區航拍,到轉運臨時醫療點傷員,再到運輸救災人員,直升機均有突出表現。據報道,截至20日16點,陸軍航空兵已投入包括直-9Z偵察直升機和米-171運輸直升機在內的9架直升機參加救援,另有35架待命。
顯示進步和不足
有軍事專家表示,此次抗震救災,展示了我軍近年來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顯著成就,不僅動用的手段涵蓋了眾多的高技術裝備,而且這些高技術裝備大部分為國產。比裝備更為重要的是,我軍運用這些高技術裝備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甚至與5年前的汶川地震救災相比,在經驗上都成熟了很多。
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不足。對于此次救災中的伊爾-76大型運輸機、米-171運輸直升機、“獎狀”飛機等裝備,我國仍然要依賴進口。這樣的局面有待改觀。另有網絡消息報道,我國運-20大型運輸機原型機在20日、21日兩天進行了再次試飛。可以預見,未來我國抗震救災裝備還會有進一步發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