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小鷹號航母的VFA 102 響尾蛇中隊的F/A-18F超級大黃蜂戰機涂上了紅色的CAG brid個性涂裝。
6月24日,美國和韓國在黃海海域舉行大規模海上聯合軍演。
6月24日,美國和韓國在黃海海域舉行大規模海上聯合軍演。
6月24日,美國和韓國在黃海海域舉行大規模海上聯合軍演。
6月24日,美國和韓國在黃海海域舉行大規模海上聯合軍演。
6月24日,美國和韓國在黃海海域舉行大規模海上聯合軍演。
韓國海軍在朝鮮半島東部和西部海域各部署一艘“宙斯盾”驅逐艦,以應對朝鮮可能發射的中程導彈。韓國官員5日說,如果韓方人員安全受到威脅,韓方將從開城工業園區撤人。朝鮮中央通訊社在一篇文章中透露,一個大型航母群據信將從美國本土派往朝鮮半島附近海域。
韓國:監視潛在的朝鮮導彈發射
韓國海軍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高級官員5日告訴韓聯社記者,這兩艘7600噸級驅逐艦搭載SPY-1雷達,可追蹤1000公里范圍內數以百計目標。
它們部署在東西海岸,以監視潛在的朝鮮導彈發射,“如果朝鮮發射一枚導彈,我們可追蹤到它的軌道”。這名軍官沒有提及具體戰艦名稱。韓國媒體報道,兩艘戰艦據信是“西厓柳成龍”號和“栗谷李珥”號,分別部署在東部和西部海域。
韓聯社同時援引其他消息源報道,韓國軍方還動用陸基導彈防御雷達系統“綠松樹”和預警機“和平眼”,以加強應對朝鮮導彈發射的軍事準備狀態。
韓國媒體前一天報道,朝鮮正在向東海岸轉移一枚“舞水端”中程導彈。韓國國防部沒有正式確認朝方導彈型號,但國防部長官金寬鎮說,這枚導彈射程據信達到“相當距離”,“可能旨在試射或軍事訓練”。
“舞水端”中程導彈射程大約3000至4000公里,能攻擊位于西太平洋關島的美軍基地,但無法攻擊美國本土。韓聯社報道,朝鮮2010年10月首次向外界展示這款導彈,迄今沒有試射過。
韓國國防部發言人金珉奭說:“我們正密切關注朝鮮的導彈準備,仍不清楚朝方會何時、何地發射……如果朝方導彈影響到我們,我們將加強軍事姿態?!?/p>
針對媒體猜測朝鮮可能打算今后幾天或幾周內發射導彈,金珉奭說,朝方可能會挑選一個自認為“有意義”的日子發射,但沒有詳加說明。
韓國統一部長官柳吉在5日告訴外國媒體,如果開城工業園區對韓方人員而言變得危險,韓方將撤人。
統一部說,現有608名韓方人員留在工業園區,預計5日沒有人返回國內,大約100人打算6日乘54輛車回國。
韓國統一部發言人金炯錫在記者會上證實,3家紡織企業因缺少原材料停產。他說,如果朝方不解禁,其他企業同樣會被迫停產。
金炯錫同時說,盡管朝鮮3月27日切斷朝韓軍事熱線,但仍有大約1300條私人電話線路在使用,統一部因而能直接聯系開城工業園區的韓方企業。
日本:對朝制裁再延長兩年
日本政府5日上午召開內閣會議,決定將日本單獨對朝鮮實施的制裁再延長兩年。日本媒體認為,日本政府將原定于本月13日到期的對朝制裁措施延長兩年,是對朝鮮表示強硬態度。日本此前幾次對朝鮮制裁的延長期為半年或一年。
2006年7月,日本政府以朝鮮向日本海試射導彈為由開始單獨對朝鮮實施制裁,禁止朝鮮輪船在日本港口??浚古c朝鮮開展進出口貿易,并限制朝鮮官員入境。同年9月,日本對朝鮮實行金融制裁。此后,日本政府多次延長對朝鮮制裁。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4日說,日本對朝鮮近期反復采取的挑釁言行表示“極為遺憾”。日本政府將繼續要求朝鮮放棄類似行動,并與有關各國合作,敦促朝鮮遵守六方會談達成的共識以及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對朝決議。
朝鮮:美在掩飾核打擊企圖
5日,朝鮮多家媒體譴責美國向韓國引入核戰略攻擊手段。
朝鮮中央通訊社在一篇評論中說,美方向韓國引入“夏延”號潛艇、B-52和B-2A轟炸機,甚至讓多架F-22戰機飛抵韓國,而且在朝鮮半島附近海域部署SBX-1雷達和多艘驅逐艦。同時,一個大型航母群據信也將從美國本土派往朝鮮半島附近海域。
評論認為,連續把致命性武器引入韓國的原因之一是,美國經濟面臨破產邊緣,美方難以決定是否與朝鮮一戰。
評論說,美方的“愚蠢舉措”只會讓人想到一個即將淹死的人拼命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如果發動核戰爭,朝方視美方和韓方為“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勞動新聞》日報則在一篇署名評論文章中說,美方稱B-2A轟炸機打擊朝鮮半島地面目標是“正常演習的一部分”,這一詭辯意在掩飾他們對朝鮮發動先發制人核打擊的企圖、逃避制造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責任。
文章說,美方無視朝鮮半島局勢而火上澆油,同時卻大放厥詞以掩蓋他們破壞和平的犯罪本質。朝鮮半島已處于戰爭邊緣,美方應承擔責任。
美國:正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就朝鮮半島局勢升級,美國白宮說,正“采取一切必要預防措施”,以應對朝鮮威脅。這前一天,美方宣布,將在關島部署一套反導系統。
白宮發言人杰伊·卡尼4日說:“我們密切關注朝鮮領導層的行動和言論。同時我們采取謹慎舉措,以回應那些行動和言論”。
美國先前派遣轟炸機、戰斗機和艦船參加韓美聯合軍事演習,受到朝鮮警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