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被綁架的革命和民主
中東變局爆發已經兩年多了。變局之初,在阿拉伯世界常能聽到歡呼之聲,很多人稱之為“阿拉伯之春”、“起義”、“覺醒”、“復興”乃至“革命”。但日復一日的動蕩、愈演愈烈的紛爭、越來越多的流血,迫使很多曾經激動的頭腦逐漸冷靜下來,直面嚴酷的現實。
要理解中東變局,就要到中東國家的街頭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轉型國家中最具影響力的埃及。距離開羅解放廣場咫尺之遙的賽米拉米斯酒店,是埃及旅游業的標志之一,屹立在尼羅河邊的酒店依然雄偉,但曾經門庭若市的大堂,在經歷暴徒洗劫之后門可羅雀,這正是當前埃及旅游業的寫照。初春的解放廣場,電線桿上被繩索套著脖子的偶人隨風搖擺,偶人身上涂著現任國家領導人的名字,象征著埃及社會的嚴重分裂。從侯賽因清真寺到賽義黛·宰奈卜清真寺,在有著千百年傳統的古老社區,人們為了生計而日夜奔波,無奈地承受著日益嚴峻的動蕩與蕭條。對于他們而言,被綁架的是自己的生活、祖國和未來。相對平靜的埃及尚且如此,正在血腥暴力中掙扎的敘利亞人民面對的又會是如何一番景象!
在被綁架的“革命”背后,是中東地區嚴重的戰略失衡。嚴峻的經濟和民生狀況表明,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是中東國家面臨的首要挑戰,這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和辛勤工作,但轉型的動蕩卻讓發展的機遇消逝在沖突和混亂之中。平穩的政治轉型需必要妥協和凝聚共識,但很多政治勢力卻熱衷于排斥異己,拒絕談判和分權,甚至不惜訴諸暴力。中東地區歷史上積累的大量民族宗教矛盾,只能通過倡導理解與寬容來逐漸化解,但一些地區國家和媒體卻大肆宣揚教派矛盾,挑動仇恨。中東地區經歷了多場戰爭,長期動蕩不安,需要建立互信并構建行之有效的地區安全機制,但西方國家和一些地區國家卻大力推動政權更迭、戰爭和制裁,制造一個又一個不穩定源。伊拉克、埃及、敘利亞,這些曾經強大的阿拉伯共和制國家,先后陷入長期動蕩和混亂,這些國家與海灣阿拉伯國家之間力量對比的失衡,成為中東地區戰略失衡的重要表現之一。
經濟發展、政治共識、社會包容、安全互信等方面的嚴重赤字,是中東戰略失衡的誘因;而日益嚴重的戰略失衡則擴大了發展、共識、包容和互信方面的赤字。在這一惡性循環中,中東一些國家有可能陷入長期貧困和動蕩之中難以自拔。
一個貧困而動蕩的中東,一個戰略失衡的中東,對中國和平發展的大局不利。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政治、能源、經貿和非傳統安全利益,都將受到嚴重影響和威脅。中國目前既無意愿也無能力主導中東,但中國應該以自己的方式為恢復中東的戰略平衡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首先,中國應大力倡導和平發展的理念,同時要堅持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的原則,與廣大中東國家構建謀和平、促發展的伙伴關系。其次,中國應平衡發展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系?,F在的阿拉伯國家,大致可分為三類:沙特等君主制國家、埃及等轉型國家和阿爾及利亞等第三勢力國家。中國應該通過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義事業、擴大能源合作和實施發展援助等方式,平衡發展與各類阿拉伯國家的關系。第三,中國既要發展與海灣國家、土耳其和以色列等親西方國家的關系,也要大力發展同伊朗、埃及、伊拉克等國的關系。只有在中東地區實現戰略平衡,才能有效維護中國在中東地區乃至全球的戰略利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