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大推力火箭模型
2013年3月25日,美國“航空周刊”雜志刊登文章《中國將在2015年發射長征5號(China’s Long March 5 Will Not Launch Until 2015)》,文章贊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發展較快且型號多樣,介紹了中國長征運載火箭系列、東方紅宇宙飛船系列和中國的登月計劃,認為中國的航空加工工藝仍需提高。現將文章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中國技術人員正在努力研發800噸有效載荷的軌道航天器,這是中國最大型的運載火箭,其難度可想而知。技術人員代表著中國航天的未來,運送大型空間站、偵察衛星等一系列大型航天器都迫切需要“長征5號”火箭,中國為此建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中國為國際市場研發的下一代商業通信衛星也將通過“長征5號”火箭發射。中國表示,長征5號火箭發射是中國空間事業的支柱,雖然不能馬上投入發射,但是卻是中國航天運載家族最具技術難度的一員,預計可以在2015年成功發射。中國官方透露,中國也在設計適于軍用衛星的“長征11號”固體燃料運載火箭,預計在2016年發射,同時也在研發大型登月火箭。
中國“長征5號”火箭第一階段采用氫燃料,比得上美國的“德爾塔4”型火箭。《航空周刊》認為“長征5號”火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精密制造工藝,關系到火箭直徑5米的箭體的成敗。但是推進系統這個空間發射的技術難題對中國已不成問題,據說“長征5號”火箭引擎幾年前就已經研發成熟。
梁曾經表示計劃遭到了一些困難,最近3次試驗失敗,“一個大項目的技術風險和功能缺陷可能被放大,尤其是加工工藝,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正在向制造商施壓,提高內部加工水平。
2007年,“長征5號”計劃在2013年試射,一年前將目標推遲到2014年,近期中國又表示首次試射將推遲到2015年。目前中國沒有同步研發像“長征5號”這樣能夠運載20噸以上載荷的火箭,但是已經在天津建廠研發大型宇宙飛船,至少中國目前的“長征7號”中型運載火箭無力運送“東方紅5號”這樣的宇宙飛船。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CAST)正在研發與“長征5號”對應的“東方紅4號”宇宙飛船,發射質量為5.5噸,當前的“長征3B”型火箭能將其運送至地球同步軌道。CAST也正在研發稍大一點的“東方紅4E”型和稍小一點的“東方紅4S”型飛船。中國長城工業公司表示,該項目的后續型號“東方紅5號”正在初始研發階段,將滿足新一代靜止通信衛星和地球觀測衛星的發射需求。2010年底,中國計劃在2016至17年間服役“東方紅5號”,但是近期沒有給出具體目標,
“長征11”主要用于發射小型衛星,采用固體燃料,為中國提供衛星偵察能力,比如監測海洋中的敵艦。梁小虹表示“長征11”主要應用于國內災難監控。雖然中國航天界表示火箭為非軍事用途,但是外界認為他們明顯也有軍事用途。中國官方去年也曾表示要研發1噸左右的固態火箭。
“長征7號”是中國第二種新型固態燃料火箭,發射計劃也由原來的2013年被推遲至2014年。“長征6號”火箭的箭體和推進器直徑為3.35米和2.5米,告別從60年代開始使用的肼燃料。梁小虹表示長征7號可能發展成中國的載人航天發射器,替代肼燃料的長征2F火箭,但是之前需要進行多次無人發射試驗。長征6號和7號火箭將使用煤油燃料,但是傳統的肼燃料也還將使用10-20年,“長征6號”用來發射極地軌道偵察衛星。
中國航天工業制訂了2011至2015年的發射計劃,要求政府批準登月計劃。登月火箭采用8米直徑的推進器,向低地球軌道發射100噸的載荷,小于美國六、七十年代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天津空間生產基地已經將直徑發展到10米。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經驗表明,100噸的推進能力還不足以利用一次發射完成登月任務,所以中國空間計劃高層計劃采用兩次發射,一個是登月宇宙飛船,一個是有人飛船,長征7號非常適合這種分離式發射。(編譯:長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