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中的運-20(資料圖)
人民網3月22日訊 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網3月21日報道,中國自行研制的重型運輸機運-20在進行各種測試工作,或在2017年開始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俄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在接受俄羅斯《獨立報》采訪時指出,到2020年,運-20有可能與俄制伊爾-476展開國際重型軍用運輸機市場的競爭。
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網原文內容如下: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生產組裝的首架重型軍用運輸機伊爾-476已于不久前開始在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機場進行試飛。與此同時,中國自行研制的重型運輸機運-20也在進行著各種測試工作。運-20的性能與伊爾-76類似,配備有四臺俄羅斯生產的D-30KP-2型發動機。
中國此前并不生產重型運輸機。不過,在運-20于今年1月份成功進行首飛后,中國媒體報道稱,該機的技術性能已超過了俄制伊爾-76。與此同時,中國飛機制造業人士近日宣布,運-20將在不久后換裝國產大推力發動機,并會被推向國際市場。
這樣一來,中俄兩國事實上已投入到一場爭奪國際重型軍用運輸機市場的競爭之中。中國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近日已明確表示,未來將會出口多個版本的運-20運輸機。雖然中方并未明確這些版本的差異,但可以肯定的是,軍用型的運-20將會首先進入國際市場。按照運-20項目目前的實施進度,這種對中國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大型運輸機將會在2017年開始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
對于俄羅斯來說,最新型的伊爾-476也將成為俄空軍的一種重要裝備,并會被大批量采購。根據俄國防部與烏里揚諾夫斯克“航空之星”公司在2012年10月5日簽署的合同,首批兩架伊爾-476將在2014年交付俄空軍,到2020年,該機的交付總量將達到39架。而就在該合同簽署前幾天,俄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曾明確表示,根據俄國家武器采購計劃,俄軍方今后將會獲得超過100架的伊爾-476運輸機。
眾所周知,伊爾-476是著名的伊爾-76重型軍用運輸機的深入改進型號。在上世紀70—80年代,位于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飛機制造廠生產了900余架伊爾-76系列運輸機。而在蘇聯解體后的20年時間里,該廠生產的伊爾-76卻僅略微超過20架。由于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在2005年拒絕將塔什干飛機制造廠并入俄聯合飛機制造公司,俄政府在2006年不得不決定將伊爾-76的生產工作轉至烏里揚諾夫斯克。與此同時,俄國內設計師還對原有機型的方案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最終推出了性能得到明顯改善的伊爾-476。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