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沈陽軍區某炮兵旅針對個別軍人之間稱呼不規范的現象,組織官兵認真學習內務條令的相關規定,引導官兵自覺按內務條令規范軍隊內部禮節。專門開展這項專題教育,緣于幾天前發生的一件事。
“楊排,我外出購物,請您簽個字。”前不久的一個周末上午,下士小張拿著請假條找到連隊值班員、楊排長。
楊排長頭也不抬,仍舊埋頭干自己的事。小張又接連叫了兩聲“楊排”,楊排長抬起頭來說:“我是楊排長,不是‘羊排’!”小張這才明白排長為啥不理自己。
在連隊蹲點的旅政委趙連偉得知這件事,沒有一笑了之,而是深入了解發現,個別官兵私下隨意“簡化”軍人稱呼,把教導員、指導員叫做“導員”,把副連長叫做“連副”,見了干部一律稱“領導”,見了老兵統統叫“班長”。
針對這一現象,趙連偉分析認為,軍人之間稱呼不規范,在個別同志身上甚至出現“社會化”“庸俗化”現象,不僅影響內部團結和諧,而且有損于軍營內部清風正氣。針對這一問題,他要求旅政治部圍繞軍人稱呼不規范問題開展教育引導。
旅政治部的同志分析查找出3個方面的原因:存在模糊認識,個別青年官兵感覺叫職務、稱同志太老套,甚至錯誤認為“社會化”稱呼親切、時尚,利于拉近彼此距離、增進感情;日常養成有待加強,沒有認識到使用規范的稱呼用語,是一名軍人的基本素養,沒有上升到貫徹條令和作風紀律養成的高度來認識;批評糾正不夠,少數基層干部對稱呼不規范的現象見怪不怪、視而不見。
為糾正這一現象,該旅領導結合正規化建設教育活動,圍繞“規范軍人稱呼,爭做文明軍人”對官兵進行教育引導,多措并舉進行糾正。他們教育引導官兵把依據條令規范軍人稱呼,上升到依法治軍、正規化建設的高度來認識,自覺維護條令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組織官兵圍繞“使用規范用語是軍人的基本素養”開展討論,進一步培養規范軍人稱呼的好習慣。在此基礎上,他們要求干部從自身做起,隨時糾正部屬的不規范稱呼。(逄強 劉立飛 李祥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