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綜合報道,2012年夏天在Akhtubinsk試驗中心完成高超聲速導彈與載機掛架的分離試驗之后,俄羅斯在高超聲速空射武器的研發上已經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來自俄羅斯國防部的消息透露,此次試驗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發射試驗,而是彈機分離試驗。試驗中,導彈從載機上分離,發動機點火,然后以亞聲速飛行數千米并著陸。試驗的目的是驗證導彈在飛行中的表現,以及導彈與發射系統和載機的交互能力。測試系統的名稱、功能乃至測試計劃的代號都是保密的。
2013年7~8月份,俄羅斯將在Akhtubinsk對高超聲速導彈進行更大規模的試驗,逐步提高高超聲速導彈發動機的試飛速度(該發動機最終要能夠提供5Ma以上的飛行速度)。
美國的超高聲速導彈研究將在2015~2018年間從演示用原型樣機階段轉入實用化的多用途高超聲速導彈研制階段。受此刺激,2012年5月,掌管俄羅斯國防工業的第一副總理米特里·羅戈津(Dmitry Rogozin)號召俄羅斯工業部門也大力研發高超聲速導彈,以作為對美國開展X-51“馭波者”和其他類似項目(如美國陸軍的“先進高超聲速武器”等)的回應。這是俄羅斯首次顯示出對重返高超聲速武器研發領域的興趣。
米特里·羅戈津2012年9月稱,俄羅斯巡航導彈研制廠家——俄羅斯機械制造科研生產聯合體(NPO Mashinostroeniya)和俄羅斯戰術導彈公司將聯合研制高超聲速導彈。米特里·羅戈津2012年曾多次向俄媒體透露對于研發有人高超聲速飛行系統以取代現有轟炸機的興趣,但這與俄羅斯支持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的現行政策相違背,因此后來米特里·羅戈津又將注意力轉向了在武器中應用高超聲速技術,而非研發高超聲速有人飛機。
俄羅斯機械制造科研生產聯合體及戰術導彈公司下屬的“彩虹”機械制造設計局都曾在前蘇聯時代開展過高超聲速武器的研究,但未制造出實用的武器系統。在1995年的莫斯科航空展上,“彩虹”機械制造設計局曾展出過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GELA)。2007年的莫斯科航空展上,俄羅斯機械制造科研生產聯合體曾展出過“流星”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柏席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