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8日電: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中國先后主動公開了兩則尖端軍事技術信息:首次成功試飛第一架自主發展的大型運輸機運—20,繼2010年后在本國境內再次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中國連續主動公開尚處于研發和測試中的國防新技術及裝備,其意義重大。中國軍事觀察人士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這是中國提高軍事透明度的最新舉動,同時也展現了強大的自信。
此前數年間,中國亦曾多次公開研發、測試中的尖端國防技術及裝備。
例如,2010年1月11日在本國境內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2011年初成功首飛首款隱身戰機殲-20;2011年8月首次成功進行首艘航母海試;2012年11月成功實現首款艦載殲擊機殲-15著艦起降飛行,等等。
中國兵器工業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張幼平表示,這些尖端軍事技術及裝備的研制與測試,是與中國防御性的國防政策和安全戰略相一致的。
他說,“這符合中國國家利益和中國國情,也有助于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研發尖端軍事技術和裝備并不會改變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既定方針。”
中國軍力信息走向透明,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也因應了國際環境的深刻變化,展現了中國在軍事科技領域的現代化進程,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定決心和強大能力。
一直以來,西方國家一面以種種借口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一面以多種形式“敦促”中國提高軍事現代化和戰略意圖的透明度。
去年5月,美國國防部不顧中方一貫反對,繼續向國會提交并發表所謂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的年度報告,對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妄加評論,大肆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和“中國軍力不透明”。
自1998年以來,中國已經發表了7部國防白皮書,向世界闡述中國防御性國防政策的本質。與中國防務公開的步伐一致的是,中國國防白皮書的透明度也不斷提高。
《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說:“不論現在還是將來,不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軍事擴張。”
中國軍事科學院國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舟說,軍事透明度指的是軍事信息的可公開性,事實證明,近些年來中國在軍事能力上的透明度正在迅速提高。
但他同時也表示,軍事透明度中最重要的還是戰略意圖的透明,中國在這方面是從不模糊的、一直是高度透明的,這就是一貫的防御性的國防政策。
“擁有什么樣的尖端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對什么人使用它們。因此,對于中國來說,擁有它們,不是用來威脅別人的工具。”陳舟說。
最近兩個月來,中共領導人和中央軍委領導人強調,要努力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并告誡軍隊牢記“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彭光謙少將說,這并不是中國在用好戰言論取代和平言論。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爭端,而不是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始終是維護領土主權完整以及其他國家利益的首選途徑。
他表示,歷史已經證明,中國如果想避免戰爭,那就必須為戰爭做好準備,戰備越好,戰爭就越打不起來,相反,戰備越差,戰爭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絕不會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