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為數不多的進攻性力量,陸上自衛隊第1空挺團正為設想中的“奪島作戰”進行積極準備。
時值釣魚島爭端復雜化之際,日本自衛隊的一舉一動都為外界密切關注。據日本共同社消息,能遂行“動態(機動)防御”作戰的陸上自衛隊兩大王牌之一——第1空挺團(第1空降旅團)將于1月中旬進行假想“收復敵占離島”的演習。觀察人士不免將此次演習與中日“島爭”聯系起來,認為局勢一旦有變,第1空挺團最可能扮演“急先鋒”角色。
數一數二的進攻性部隊
1月6日,日本陸上自衛隊第1空挺團對外宣布,將在千葉縣習志野靶場進行空降演習訓練,與往年的“敵后空降滲透”科目不同,今年的科目設定更具進攻性,要求空挺團執行“離島失去后奪回”作戰。消息人士稱,在公眾觀摩階段,將有數名空挺團偵察兵由直升機索降至模擬“被占島嶼”灘頭,他們在勘察地形與敵情后,引導后續部隊約40人實施“登島攻擊”,最終在航空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的火力掩護下完成“殲敵與實際占領”。為確保海上降落的安全,參訓兵員全都穿著救生衣持槍行動,難度明顯大于普通空降訓練。
作為日本陸自數一數二的進攻性部隊,第1空挺團此前極力避免刺激鄰國神經。據日本《丸》雜志披露,去年底的美日沖繩聯合演習中,陸自就打算動用空挺團,只因當地政府反對,外加考慮到釣魚島局勢而中途取消。而在更早的1996年,空挺團曾于太平洋深處的硫磺島進行不公開的奪島訓練,結果因內情泄露,招致日國內輿論的批評。
日本防衛省現行的“西南離島防御方略”涵蓋釣魚島,其作戰要義已在2010年和2011年頒布的《平成二十二年防衛計劃大綱》(簡稱“二二大綱”)和《平成二十三年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簡稱“二三中期防”)中明確定義,即要求自衛隊具備“多元”、“快速”、“應變”性質的“動態防衛力”,特別是針對“西南有事”做充分準備。
日本《軍事研究》雜志稱,在“島嶼防衛作戰”體系中,“事前展開作戰”是最關鍵的第一階段,只有該階段實現“有效作業”,后續的“島嶼自衛作戰”和“反登陸作戰”才有取勝的把握。縱觀陸上自衛隊目前的編制序列,能真正遂行“事前展開作戰”的只有第1空挺團和西部方面隊直屬普通科連隊(即西部方面隊直屬步兵團,簡稱“西普連”)。
師從美軍 不少人懂漢語
具體到第1空挺團本身,有觀察家用“不符合自衛隊性格的部隊”形容之,原因在于它的本性就是進攻。
作為陸自惟一依靠空降手段實施垂直機動作戰的單位,第1空挺團的淵源可追溯到1954年8月。當時,陸自派遣20名官兵前往駐福岡縣的美國陸軍第187空降旅實習,他們就是后世日本自衛隊空降力量的“種子”。次年1月,陸自成立名為“臨時空挺練習隊”的特訓單位,后更名為“空挺教育隊”,專門培訓空降兵教官。
1956年1月,因受訓人數不斷增加,“第101空挺大隊”(營級)在“教育隊”的班底上掛牌成立。同年5月,陸自派往美國本寧堡步兵學校干部訓練班受訓的兩名軍官返回日本,獲得美軍突擊徽章的他們將經驗傳授給第101空挺大隊。1958年6月25日,第101空挺大隊正式擴編為“第1空挺團”,該番號沿用至今。
近年來,為防范“朝鮮武裝滲透”和“中國突襲釣魚島”的“兩大威脅”,第1空挺團持續進行編制、裝備與訓練調整,并不斷汲取美軍第101空降師、第1騎兵師、英軍特種空勤團等世界精銳部隊的經驗。目前,第1空挺團總部設在千葉縣船橋市,骨干部隊駐防在臨近東京的千葉縣習志野市,附近有陸自東部方面隊情報保全隊(等同偵察部隊)、航空自衛隊第一高射群第1高射隊(配備“愛國者”PAC-1地空導彈)等友鄰單位。
該團下設團本部與本部中隊、設施中隊、后方支援隊、空降教育隊、通信中隊、特科大隊(炮兵營)、反恐特戰中隊各一個以及兩個普通科大隊(步兵營)等,總兵力約2000人。空挺團的作戰核心是普通科大隊,各大隊下設一個特種偵察排,由若干偵察班組成。特種偵察排的任務是滲透至敵后,經偵察向前敵指揮官提供所需情報(如地形、敵軍實力、企圖、戰略/戰術后勤狀況等),偵察排成員多來自陸自其他師旅團或第1空挺團內部的志愿者,他們先得經過兩周的選拔,通過者再花上一年時間訓練才有機會接受考核,成為其中一員,中途淘汰率超過50%。特種偵察排成員必須掌握爆破、通信、武器使用、小部隊作戰、野外生存乃至兩門以上的外語等技能,獨立作戰能力十分突出。
第1空挺團在2004年新組建的反恐特戰中隊(連級)也是不容忽視的“狠角色”。它分為兩個小隊(排級),一個精通空降及山地、舟艇作戰,另一個精通埋伏、偽裝突擊及城鎮攻堅。每個特戰小隊由10位士官和兩名軍官組成,所有成員都接受過潛水及高空跳傘訓練;為增進作戰和情報搜集能力,每名隊員除學習英文外,還要學習另一門外語,據透露,相當一部分隊員自修了漢語(包括閩南方言)。
可以說,釣魚島一旦“有事”,第1空挺團的特戰排及反恐特戰中隊將率先做出反應。
正面攻堅能力是最大軟肋
總體來看,日本陸上自衛隊第1空挺團機動性強,部署快速。在戰術層面,所有裝備和人員均可由運輸機實施快速投送,一旦“有事”,先遣隊可在接到命令后18小時內展開。日本《軍事研究》雜志曾測算過第1空挺團在“情況緊急時”的到達能力:按80%的出勤率計算,日本一次可出動38架固定翼運輸機或160架運輸直升機,能夠運送兩個空挺大隊與后勤補給物資,機動速度是陸自裝甲部隊的3至4倍,擁有強大的垂直包圍、迂回作戰能力,在執行戰術包圍任務時,空降部隊的速度比地面機動部隊快了7至8倍。
第1空挺團各單位配合直升機群機動,每天可推進150公里,全團可持續作戰72至80小時,主要特長是突襲與反擊、提供反裝甲火力支援、實施追擊,對集結中的對方預備部隊或指揮機構進行精確打擊,尤其適合執行擴大縱深、配合實施戰術包圍、迂回等任務。
而在防御作戰場合,第1空挺團可獨立防守50至100公里寬的正面,通過扼制要點、布雷、伏擊等方式遲滯敵軍進攻。需要指出,雖然第1空挺團有搭乘運輸機的特權,擁有極高的戰術機動能力,可迅速突入敵軍縱深或進入防御陣地,但是,機降后的該部本質上仍屬輕步兵部隊,攻堅能力不強,如沒有重裝部隊配合,無法和敵軍主力正面對壘。
在極端情況下,如果日本政府執意冒險,第1空挺團最有可能空降釣魚島。不過,釣魚島面積非常小,所有給養物資都需從后方運送,派兵占領意義不大;一旦發生沖突,決定勝負的關鍵仍是對海空控制權的爭奪,換言之,如果日方喪失基本的局部制空、制海權,釣魚島將成為孤島,即便將第1空挺團全部派往島上,他們對整體戰局也難有太大作為。(特約撰稿 蕭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