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失敗、發射失敗、再次發射失敗……朝鮮3回試射,韓國11次籌備,半島上的兩個國家,多次在火箭面前以幾乎相同的姿勢"跌倒"。
多次試射火箭的時間,朝韓互有交集,從歷史縱線來看,這更像是兩國的一場競賽。為了國家榮譽,朝韓必須強行發射,最終的結果只能以失敗告終。
各自在國際受限的前提下研發代表軍事領域"高級勛章"的運載火箭,朝韓兩個國家比的是真正的技術實力,而從專家觀察朝韓幾次試射的表現來看,其實力可謂半斤八兩。
今晨,俄羅斯媒體消息稱,朝鮮中斷了衛星發射的準備工作。
對比·堪比軍備競賽
朝鮮和韓國多次試射火箭,時間互有交集,從歷史縱線來看,這更像是兩國的一場軍備競賽。
對比·托詞各有特點
朝:習慣稱“發射成功”
韓:把責任推給別國
雖然各自的火箭技術發展同病相憐,但兩國發射后的反應卻也大相徑庭。
1998年,朝鮮在發射“光明星1”號后,通過國家媒體宣布發射成功。同樣,2009年,朝鮮在發射“光明星2”號后,又宣布這顆衛星“正在傳送不朽的革命贊歌《金日成將軍之歌》和《金正日將軍之歌》等信號回地球”。然而美日等國則均宣布朝鮮火箭發射失敗。
而韓國的說法更令人哭笑不得。2009年,“羅老”號首次發射失敗后,韓稱:“韓國負責整流罩的分離,而俄羅斯負責全面技術支持,因此兩國分擔著責任?!?/p>
在韓國看來,不僅發射失敗是別國造成的,就連發射計劃取消的責任也不在韓國,上個月,“羅老”號發射計劃推遲后。韓國媒體報道稱,出現問題的二級火箭推力控制器系法國制造。
專家觀點 朝鮮技術比韓國“強點有限”
中山大學韓國研究所副所長魏志江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朝韓的幾次試射,問題也都出在火箭分離技術上,兩國火箭技術相差不多,結果都是一樣的。
軍事專家滕建群上午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火箭發展已經成為朝韓兩國競賽的重要內容。但朝鮮和韓國在技術不成熟的前提條件下為了政治和臉面的需要強行發射,最終的結果只能以失敗告終。
滕建群認為,要成為真正的火箭大國,朝韓兩國最重要的還是技術問題。滕建群表示,韓國擁有先進的制造業,包括可以制造出先進的發動機和其他大型機電產品,但是多年來一直受到美國的限制。
而朝鮮是傾國力發展火箭,但缺乏先進的制造業做支撐,也只能是力不從心。因為運載火箭和洲際導彈所需技術基本一致,所以兩國就現有的導彈技術來說,朝鮮要比韓國先進,但韓國比較有潛力。
第2次
2010年6月10日,飛到70千米高空后與地面失去聯系,在該高度脫離軌道墜毀。俄方反駁稱,原因可能是韓國制造的第二級發動機提前點火造成的,上次失敗的原因就在韓方。
朝鮮火箭前幾次發射入軌精度較低。美國空軍前太空指揮官布萊恩認為,按照朝鮮現有能力,即便“光明星3”號上天入軌了,朝鮮在一天大部分時間里也不會知道衛星在做什么,實際控制時間不會超過幾分鐘。
朝鮮一級火箭自主研發,而韓國“羅老”號是俄羅斯提供的。
航天專家龐之浩曾分析說,“羅老”號基本是由俄羅斯方面主導,俄羅斯提供的一級火箭發動機推力達170噸,韓國負責的二級火箭發動機推力僅為8噸,即使發射成功,“羅老”號也屬于比較初級的技術水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