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環球戰略網報道,在經過多年談判后,特別是在有關技術保密方面,俄羅斯最終同意對中國出售48架蘇-35BM戰斗轟炸機。蘇-35BM戰斗轟炸機是蘇-27系列戰機的最先進版本,擁有質量更高的機身,足以飛行6000個小時,而且其機動性和可靠性也更高。不過,目前并不清楚中國是否還會得到全部改良后的電子設備。
報道稱,雙方之所以經過了長期談判,是因為俄羅斯在尋求利用各種方法阻止中國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復制并生產中國版蘇-35BM戰機。事實證明,這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俄羅斯和中國應該互為盟友的今天。今年早些時候,俄羅斯對華出口蘇-35BM戰機的交易曾暫時中止,因為中國拒絕在合同中加入“禁止未授權復制”的條款。中國希望采購蘇-35戰機,但不愿意簽署不復制俄式設計的具有約束力的協議。這種情況似乎已經改變,但中方如何執行仍有待觀察。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生產復制版俄制蘇-27,即殲-11戰機。中國還設計了雙座戰斗轟炸機殲-16,隱形戰機殲-17,其還從烏克蘭獲得了航母艦載機蘇-30(Su-33),并正在生產該機的中國復制品殲-15。中國堅持這些戰機都是由中國設計的,只是與俄羅斯戰機有些形似而已。作為回應,俄羅斯方面在近十年的時間內沒有向中國出售戰機,只是對華出口發動機。報道指出,到目前為止,中國尚未成功復制這些發動機。發動機出口給俄羅斯發動機制造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并因此得以繼續開發新設計。中國計劃盡快掌握俄羅斯的制造方法與技巧,以成功復制俄式發動機。
殲-11于1998年列裝,但初期生產速度極低,中國只生產了一百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掌握了建造并改良俄制戰機的全部技術。中國官員對過時的俄羅斯航空電子設備表示失望。在此之后,中國至少建造了一百架33噸級的殲-11A戰機。該型戰機配備了由中國研制的現代化航空電子設備,而且能夠掛載8噸級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和智能炸彈。之后就是殲-11B戰機,該戰機在體積上和重量上都與殲-11A戰機相同,但配備有更強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專門用于執行空對地任務,但同時也有能力在空對空纏斗中自保。
此前,俄羅斯媒體曾報道稱援引俄聯邦軍事技術局發布的消息稱,俄中雙方就俄方向中國空軍交付24架蘇-35BM戰斗機一事達成初步協議。當時有專家指出,雖然對華出口蘇-35戰機為該型戰機打入國際市場開辟了道路,但與中國在先進戰機領域的合作存在巨大風險。知遠 北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