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稱這是“遏制中國戰略一環”
【日本《琉球新報》網站11月6日報道】題:日美聯合軍演首日見聞
自衛隊與美軍聯合舉行的2012年度實兵演習5日在沖繩縣內拉開帷幕。在宇良間市白灘海岸,除平時部署于長崎縣佐世保基地的美國海軍“邦霍姆·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等3艘美國海軍艦艇外,還集結了包括“鳥海”號“宙斯盾”艦在內的8艘海上自衛隊艦艇。
整個年度演習的參演人員包括自衛隊的約3.74萬名官兵以及約1萬名美軍官兵,約30艘艦艇、240架飛機。根據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的消息,這一規模與此前創下紀錄的2010年度軍演基本持平。
在白灘上,乘坐橡皮艇的美軍士兵反復進行登陸訓練。自衛隊隊員也分別乘坐小型船只在同—海岸登陸。
美軍“丹佛”號兩棲船塢登陸艦在5日上午停泊于名護市邊野古海岸,上面搭載的15輛水陸兩用攻擊車隨后在該海岸登陸并進入施瓦布軍營。
奪島演練被迫取消
【《日本經濟新聞》11月6日報道】5日,自衛隊和美軍在沖繩近海等地區啟動了聯合軍演。演習意在牽制加強進入海洋的中國。不過,由于有人態度謹慎,不愿過度刺激中國,日美放棄舉行針對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一編者注)的奪回離島演練。日本試圖在顧及中國感受的同時加強離島防御。
演習目的有二,一是加強西南諸島防御,二是深化日美動態防衛合作。為演練離島防御,兩軍將實施自衛隊從橫濱港搭乘美軍艦船前往西南諸島的訓練。訓練所設想的情況還包括飛機在沖繩附近海域空投橡皮艇和人員等。
不過,使用沖繩縣渡名喜村無人島入砂島進行奪島訓練的計劃,在軍演開始前夕被臨時取消。日美于9月份在關島實施了登陸演習,但使用日本國內無人島舉行的奪島訓練尚屬首次,這本該成為演習的亮點。
其實,在日中尖閣摩擦加劇的10月上旬,外務省和防衛省均對奪回離島訓練持積極態度,認為“這種時期恰恰應該展示毅然決然的姿態”。但是,由于日本政府誤判了中國政府在尖閣被收歸國有后的態度,以副首相岡田克也為中心,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態度謹慎,稱“如果舉行奪島訓練,無法預料中國會采取何種行動”。
與此同時,在美國政府內部,國防部主張按計劃實施訓練,認為這是“遏制中國戰略的一環”,但白宮和國務院卻不乏對中國事后反應的擔憂之聲。因此,奪島訓練一度從起初的“日美奪回被某國占領的島嶼”這一令人聯想到中國占領尖閣事態的內容,改成演練“恐怖主義組織綁架人質后據守島嶼的事態”。不過據一名了解日美關系的人士透露,美方從沒考慮過放棄訓練。
就在持慎重意見的日本政府人士越來越多之際,沖繩縣10月16日發生美軍性侵女子事件。沖繩縣民眾對美軍的感情惡化,奪島訓練所在地渡名喜村向政府表示反對進行訓練,對美軍的抗議聲擴散開來。加上野田佳彥首相認為美軍“魚鷹”運輸機即將投入正式運行,不好進一步刺激沖繩,便決定取消奪島訓練,改在海上舉行模擬演習。
【共同社東京11月6日電】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今天承認,東京和華盛頓曾考慮利用日本沖繩縣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舉行模擬收復被外國軍隊占領的土地的訓練,但出于“各種原因”,此項訓練被排除在最終計劃之外。
針對中國重修指針
【日本《讀賣新聞》11月6日報道】本報5日獲悉,日美政府正就年內啟動旨在重修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事務級磋商一事開展協調。防衛指針是一份規定自衛隊和美軍在有事之際合作方式的文件。重修針對中國擴大軍備并進入海洋等動向,意在加強日美防衛合作。
雙方1978年制訂了防衛指針,并于1997年做出首次修訂,當時主要針對朝鮮半島有事等事態。
此番修訂的焦點是,除針對中國的西南諸島防御及海洋監控外,雙方將如何定義在朝鮮研制核武器及導彈、發生大規模自然災害和反網絡恐怖主義這些領域的協作。
日方希望在美國大選結束后就啟動事務級磋商,著手選定重修項目。日本爭取最早在明年春季舉行日美防務及外務部門負責人參與的“日美安全保障磋商委員會”(2+2),敲定重修的具體方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