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R0110重型燃氣輪機剖析模型
當空警2000、空警200、殲10、殲11首次亮相,飛過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式的天安門廣場,舉國沸騰,世界震驚……被比作“工業之花”的航空工業,是一國技術、經濟、國防實力和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肩負著航空報國、強軍富民的使命,我國航空工業逐步形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科研、試驗、生產相配套的高科技工業體系。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中航工業瞄準一流,勇于創新,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裝備。
躋身系列化信息化體系化發展航空裝備國行列
10年來,航空工業的科技人員瞄準一流,大力開展集成創新、原始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了一大批航空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完全掌握了第三代戰斗機和發動機、渦扇支線客機、先進直升機研發技術,使我國躋身于能夠系列化、信息化、體系化發展航空裝備的國家行列。僅在“十一五”期間,中航工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7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先后研制完成多種新型軍用機和各種導彈,多型號成系列的航空發動機和機載設備也投入批量生產。如今,又有一大批新的先進航空裝備在加速研制中。
20世紀90年代,第三代戰斗機成為西方發達國家主力戰機,發達國家開始研制下一代戰斗機;發展中國家大量第二代戰機即將退役,迫切需要更新飛機,提高綜合作戰效能。巴基斯坦空軍一直關注中國殲7后繼機發展和超7項目。中巴專家經過幾個回合交流,決定合作研制發展多用途輕型戰斗機。中國的航空工業在全面創新中,開始了新一輪進軍世界的旅程,通過集中力量組織外貿后繼機的自主研發,闖出了產品出口與技術轉讓相結合的出口新模式。
2009年JF—17“梟龍”飛機出口巴基斯坦的10億美元合同,一舉刷新了我國軍貿出口單筆合同金額最高紀錄,實現了從產品輸出向產品與技術雙重輸出的轉變。而EC175直升機,實現了中國在航空領域國際合作從小伙計到大股東的轉變,建立起既有中國特色、又能融入世界航空經濟的產業鏈,成為中國航空工業與國際合作的又一成功范例。
創新,源源不斷地創新,成為航空工業迅速融入世界的資本,讓中航工業在國際同行中的地位大大提高。2009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為我國首家躋身世界500強的軍工企業;2012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再次入選世界500強排行榜,并在航空航天和防務類企業居全球第九位,站在了與歐洲宇航、波音公司等世界級航空軍工企業同臺競技新起點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