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發生的臺灣海軍人事懲處決定仿佛“誤踩地雷”,不僅炸得“國防部”和“海軍司令部”人仰馬翻,還扯出臺日軍事互動的重重內幕。
據提前出版的9月號臺灣《亞太防務》雜志報道,事件起因是7月下旬在臺灣東部外海舉行的年度戰斗力驗收操演,臺灣海軍第168艦隊司令張鳳強少將率艦跨區進入日本與那國島附近的公海,召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C反潛巡邏機低空監視,日方還在事后表達“關切”。
操演結束后,張鳳強被以“操演越界、違反操演紀律”為由遭到臺當局重懲,記大過一次并予以調職。這項懲處引發軍內反彈與島內輿論嘩然。后來“國防部”罕見地將懲處案退回“海軍司令部”重議。
臺灣《聯合報》26日的報道預計張鳳強將被記小過或申誡。
由于懲處案掀起風暴之時,正值臺灣“總統”馬英九拋出“東海和平倡議”構想,引發外界猜測懲處案與“和平倡議”之間的關聯,懷疑張鳳強成為馬英九當局高舉“東海和平大旗”的犧牲品。
《亞太防務》雜志稱,臺灣當局之所以長期在“釣魚臺(島)主權爭端”中難以挺直腰板,其實與臺日秘密軍事交往有很大關系,臺當局深知日本的重要性,多年來巧妙地運用“日本因素”作為確保“臺灣安全”的一張牌。
按照島內智庫的說法,假如臺灣與大陸實現統一,日本將受到嚴重的“安全威脅”,而美國過去的政策證明日本是其不會放棄的盟友,因此對臺灣來說,拉住日本就等于同時拉住美日兩國。
早在李登輝時期,臺灣便積極加強與日本的“安全互動”,尤其是當過“海軍總司令”的莊銘耀上將(首任臺籍“海軍總司令”,日語水平不錯)在1996年擔任臺灣“駐日代表”,其海軍背景使之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建立極佳的關系,當時臺灣海軍與日本海自互動密切,曾有系統地邀請數批海上自衛隊退役將校赴臺交流,臺灣海軍將領也經常秘密赴日開會。
在莊銘耀的奔走下,臺灣甚至接近于爭取日本協助其建造柴電潛艇,當時日本初步同意提供“春潮”級潛艇的設計藍圖與相關技術,并派遣日本技師赴臺指導建造,不過該計劃因媒體曝光而胎死腹中。
民進黨掌權時期是“臺日安全合作”最熱絡的時候。知情者透露,雙方不僅互派人員觀摩軍事演習(例如臺軍的“漢光”演習和日本自衛隊的“富士火力綜合操演”),當時每個月都會在臺北市秘密舉行安保會議,針對雙方的安全合作需要,東京特意在“準官方”的日本交流協會駐臺北辦公室里增設20-25人的保安小組。據悉,臺日定期舉行安保會議的事情并未知會美國,但以美國在臺日布設的嚴密情報網,美方顯然是心知肚明,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知情人士透露,“臺日安保會議”通常是分組進行,與海空軍相關的會議較多,陸軍方面較少,但有時也會進行跨軍種會議。日本與會的軍官是以佐(校)尉級為主,雖然軍銜較低,但學識與專業度都不錯,與會的臺灣軍官雖然軍銜較高,但日方卻私下抱怨他們專業能力不強。
“臺日安保會議”涉及海軍的事務最多,例如日本海上自衛隊平時嚴密監控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東海地區動態,日方便經常通過安保會議向臺灣提交有關解放軍潛艇活動的情報資料。
會議有時還會涉及雙方軍品采購,最具代表性的是臺灣海軍成功級護衛艦所用的美制LM2500燃氣輪機,它也是海上自衛隊多款艦艇使用的主機,由于相關零部件向美國申購不僅昂貴而且耗時,因此臺軍會轉向擁有LM2500特許生產權的日本采購,日方不僅報價較低,且能快速供貨。
此外,當年臺灣的海巡艦艇也被允許進入日本港口停靠。有趣的是,臺灣也曾出口日本若干裝備,如陸上自衛隊所用的74式和90式坦克的模擬訓練器就是臺灣“中科院”研制的,構造與臺灣陸軍裝甲兵學校所用的CM11、M60A3坦克模擬訓練器相通。
馬英九上臺后,臺當局中斷“臺日安保會議”,雙方目前已沒有臺面下的安全合作,但外界應繼續保持警惕。(駐臺北特約記者 王曉林 特約記者 黃山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