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埃爾韋·拉德蘇日前表示,由于目前敘利亞國內沖突持續,安全局勢日益緊張,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聯敘監督團)已將觀察員的規模由300人縮減至150人。我國駐敘利亞4名軍事觀察員已于近日回國。另外4名軍事觀察員繼續在敘利亞工作。在車立杰、張甫、張明、謝輝4位軍事觀察員剛剛回國之際,記者對他們進行了采訪。
在談到敘利亞當前局勢時,軍事觀察員張明告訴記者:“兩個多月來,在那邊執行維和任務,總體感覺敘利亞目前的局勢比較嚴峻,政府和反對派的較量仍在持續,敘利亞和平進程比較艱難。”
軍事觀察員車立杰表示,現在敘利亞作為中東的一個關注的焦點熱點,可能全世界人民都在關注這個情況,我們作為聯合國的觀察員來說,首先要有公平的立場,我們希望敘利亞人民不再遭受這種戰亂,敘利亞人民能夠有一個好的和平的安寧的環境,我們作為軍人,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和平。這次去我們執行任務,在敘利亞經歷了這種戰火的洗禮,覺得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
作為國際軍事觀察員,在敘利亞如何開展工作受到大家的一致關注。張明介紹說,主要是遵循聯合國的決議和操作規程,發揮我們中國軍事觀察員的能力素質,工作有條不紊的完成好,為敘利亞人民的和平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軍事觀察員車立杰:“我們在那兒工作是軍人的職責,服從命令嘛。我們去了不僅代表我們國家、代表我們解放軍,而且也是代表聯合國聯敘監督團去完成我們維護和平的神圣職責。條件是艱苦,屬于一種戰場的環境,生活上很苦,工作上很累,但是這一切我們覺得我們都是組織培養我們的,我們作為一名軍人是別無選擇。按照聯合國的要求,力所能及地做到我們應該做的,為敘利亞人民能夠和平作出我們自己的貢獻。”
回憶起初到敘利亞,軍事觀察員張甫告訴記者:“我們剛到的時候因為只有十幾個人,所以說每天都是從6點半開始工作,一直干到晚上十點多,確實是沒有時間吃飯,那怎么辦呢,我走的時候帶了很多沙琪瑪,然后就放到辦公室,看誰餓的時候呢,就給他一塊。但是呢,光吃沙琪瑪是不行的,一月下來就瘦了十幾斤。”
外界對中國軍事觀察員在敘利亞的工作表現高度評價,在那樣戰亂的環境下,觀察員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和危險。
車立杰介紹說:“我們辦公的是一個所謂的五星級的賓館,里面各種設施可以想象的到,改造成辦公的,沒有任何防護,我們在司令部里辦公直接受到的恐怖威脅是要炸這個樓。有兩次,第二次就被張甫還有我們的領帶劉勇、張躍,他們當時就碰到了,他們進辦公區就進不來了,當時敘利亞政府軍在那兒排爆,工兵在那兒排爆。他們沒辦法,就把車停在路邊,然后步行進來的,在外面更危險,萬一說車如果爆了,那可能就是“中彩票”啦。我們在這兩個月零十天,不怕你們笑話我,我在那qq群上,每天都在數著多少天多少天。兩個月零十天里,聯敘團安全部門下了7次限制性的命令,就是不準外出,因為危險。我們的領隊,劉領隊和張躍有一次上班的時候,就是他們住的區域,外面交火非常激烈,他們就沒辦法出來,在衛生間里躲了兩個多小時,然后等戰火停了以后才出來。在這種環境里面,我們的人身安全證不敢保證。”
從我國和平的環境里出去,到那么一個局勢緊張戰亂的國家,作為一名國際軍事觀察員,談到他們的感受,觀察員張甫說:“我們所有的觀察員都承受非常巨大的壓力,面臨著非常多的危險,但是這個任務區是國際社會能為敘利亞做的不多的工作之一。所以說,雖然我們明知道危險,但是我們還是去了,這一去就體現了中國一個大國的責任,體現我們為敘利亞的和平作出的一個承諾。”
車立杰表示,這次任務執行完了之后,我們每個人的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和平太好了。我們走在大街上,巡邏出去的時候,先要看樓層的高處有沒有狙擊手,然后再看窗戶,看窗戶里面有沒有打冷槍的,再看路上有沒有手里邊有什么么東西,或者有槍拿出來。就這樣觀察行人。看到車來了,你就擔心車里是不是有人拿著槍。即便是辦公室門口,每天都要觀察,有沒有什么異常的東西放那兒。有可能有些東西里邊就是一個簡易爆炸裝置。這個恐怖襲擊是隨時、隨處,到處都可能發生的。敘利亞的國防部長、內政部長,都被襲擊了。我們接觸到兩次,就是我們的辦公大樓,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搞這個襲擊的。
在談到聯合國在敘利亞進行軍事觀察的工作重點時,軍事觀察員們告訴記者:“聯合國有個宗旨,就是維和存在就是他的價值。因為存在以后,對國際來說,對當地的群眾,可能都是他們心理上聯合國在這,那么國際社會沒有放棄這些戰亂的國家,放棄這些人民。聯合國存在了,就表明有一種責任在這里,國際社會的力量存在的道理。而且這么多國家派出的觀察員,那就是代表著一種國際的力量,都希望敘利亞的沖突能夠早日解決,希望敘利亞人民能夠早日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記者譚淑惠、周宇婷、彭洪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