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1日13:52 來源:央視網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圖片來源:新華社)
央視網消息:兩年前的4月19日,正逢谷雨。雨生百谷,恰逢春好時。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網信工作動員令,吹響建設網絡強國的號角。在這次會議上,他規劃了中國網信事業發展的大戰略、大思路,為我國網信事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為網絡強國建設提供了思想遵循。
習近平在“4.19”講話中明確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深刻有力的比喻,彰顯出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
強健中國“芯”
習近平極為重視互聯網技術發展。在2016年4月19日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講話中,他70余次提到“技術”一詞。烏鎮互聯網大會的歷次講話和賀信中,“技術”也是一以貫之的關鍵詞。每次地方考察,習近平對于前沿互聯網技術也都格外關心。
貴陽大數據中心,他察看3D打印的微型無人機,了解了云上貴州、食品安全云的建設情況;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他了解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翻譯和“全球網絡攻擊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前不久的海南之行,習近平特別考察了海南省政務數據中心,并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指出:要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在海南省政務數據中心大廳考察。(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習近平心中,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一定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
無疑,建設網絡強國,把好互聯網“命門”,首先要有一顆強健的中國“芯”。“可以探索更加緊密的資本型協作機制,成立核心技術研發投資公司,發揮龍頭企業優勢,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既解決上游企業技術推廣應用問題,也解決下游企業‘缺芯少魂’問題。”
在這個關鍵節點,習近平既有戰略部署,又有戰術安排。
“我們同國外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能夠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很有可能實現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的轉變。”習近平的話語極大提升了網信工作者的信心。
積跬步以行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近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了高性能計算和自主可控信息系統核心技術協同發展的科技創新格局,取得了以天河高性能計算機、飛騰處理器、麒麟操作系統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標志性成果。此外,《G20國家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顯示,G20各國互聯網流量TOP10服務當中,僅中美兩國完全由本土企業供應服務,其他國家基本都依賴美國企業服務進口。
一連串了不起的成績,為我國互聯網技術事業快速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打通“大動脈”
一張小小卡片,能夠阻止非接觸式敏感信息的獲取;啟動汽車無需鑰匙,人臉掃描即可輕松操控;出國旅游語言不通,對著看不懂的菜單、路標,手機一拍即時翻譯……
技術要發展,必須要使用。“科研和經濟不能搞成‘兩張皮’,要著力推進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建設網絡強國,不僅要吹響“沖鋒號”,更要吹響“集合號”。在全球信息領域,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整合能力越來越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如果中國“芯”是動力引擎,信息技術的整合流通無疑是向全身輸送動力的“大動脈”。“動脈”暢通,才能身強體健。
△正在演示中的高通量人工智能一體機。(圖片來源:新華社)
打通“大動脈”,首先要完善硬件基礎,保證“動脈”的四通八達與暢通無阻。2017年,我國新建光纜線路長度705萬公里,全國光纜線路總長度達3747萬公里,比上年增長23.2%;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到7.79億個,增長9.3%。
此外,短短20多年,我國從一條網速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網線出發,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
打通“大動脈”,還需要加強互聯網核心科技的應用和產業轉化,同時加強互聯網領域與其他領域的結合,大力推進“互聯網+”。
五年來,我國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
此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智能制造水平明顯提升,標準體系架構初步形成,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部分智能制造新模式開始復制推廣,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快速成長。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61.8%、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45.4%。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扎實推進。
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申報的通知》,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加速發展。
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
黨的十九大制定了面向新時代的發展藍圖,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邁向網絡強國
在習近平眼里,數千年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網絡信息化發展從外看是機遇,從內看是責任。
回看歷史,中國曾是經濟強國,由于錯過工業革命的最佳時期,閉關鎖國于正在變革的世界,最終在外國的槍炮聲中被迫打開國門。中國歷史寫下屈辱的一頁,中國人民留下難忘的疼痛。
“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習近平從世界發展的外部環境中看到了“中國機遇”。
△中國電信云計算內蒙古信息園。(圖片來源:新華社)
結合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中國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如此接近。習近平強調:“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決不能同這樣的歷史機遇失之交臂。”
抓住歷史機遇,推進技術革命,全面對外開放,大力發展網絡信息化。在“4·19”講話中,習近平鄭重表示:“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是我們對中華民族的責任,是對前人的責任,也是對后人的責任。”
網信工作兩年間,回首峰巒入莽蒼。如今,我國以建設網絡強國為目標的網信事業正大步向前。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推動建設網絡強國是新時代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實踐,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新時代的春天里,帶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和殷殷關懷,大踏步邁向網絡強國的美好明天!(文/李璇 錢景童)
回看中國網信事業兩年間的蓬勃發展,與“4.19”講話的領航定調密不可分。中國青年網記者梳理了六個場景,同廣大網友一起在網信工作這一“十三五”時期的重頭戲中鑒“網”知來。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都曾強調過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他還多次提到要掌握核心技術,并指出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隱患,而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只有自力更生。
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習近平表示,中國同世界經濟論壇的合作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幾乎同步。4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30年后的同一天,正在海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代表黨中央向海南送上了30歲生日的深情祝福,并對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出殷殷期望。
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海南三亞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仔細察看“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天涯”深淵著陸器等設備,并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設計師和深潛團隊親切交談。
習近平曾兩次檢閱部隊并發表重要講話,分別是2015年9月3日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和2017年7月30日建軍90周年閱兵。三次檢閱部隊發表講話,習近平都強調了什么?
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展示人民海軍嶄新面貌,激發強國強軍堅定信念。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并發表重要講話。
艦陣如虹、白浪如練……這挺進深藍的壯美航跡,凝聚了近70年來人民海軍的不懈奮斗,彰顯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的巨大成就。
習近平在慰問電中表示,驚悉貴國一架軍機不幸墜毀,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對遇難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深切的同情和誠摯的慰問。
檢閱完海上編隊后,習近平前往檢閱艦駕駛室,透過舷窗觀看受閱編隊航行情況。
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 在經濟全球化面臨前所未有挑戰之時,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 在“萬泉河水清又清”的優美樂曲中開幕了。 數千名來自海內外的嘉賓們, 帶著某種疑問和期待來到博鰲。
習近平指出,很高興見到老朋友。發展中吉戰略友好關系,是中國建設周邊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強調,雙方要切實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中方一貫尊重蒙古國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尊重蒙古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
習近平強調,中國對菲律賓睦鄰友好政策是堅定的,支持菲律賓發展的意愿是真誠的。中方支持菲律賓政府積極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