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1日12:3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知識界代表委員之聲】
光明日報記者李慧、李曉東、王清彬采訪整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要強化落地,吹糠見米,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解決深度貧困問題,加強組織領導是保證。黨中央強調要增強“四個意識”,這不是一個口號,不是一句空話,要落實在行動上。
加大深貧地區政策扶持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特殊現實,決定了我們要在制度設計和政策支持上進行特殊考量和安排。要制定特殊政策,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補齊基礎設施落后的短板;要加大政策支持,優先配置教育、衛生資源,制定吸引人才特殊政策;要研究化解深度貧困地區縣級財政地方債務,對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因地方籌集配套資金產生的債務進行統計核算,逐步進行化解。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尚勛武委員
加強貧困地區科技培訓
我國西部老少邊窮地區教育和文化事業發展相對落后,缺少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新型產業難以推廣。智力扶貧是貧困地區擺脫貧困的基礎,國家要加強貧困地區成人技能培養的科技培訓體系建設,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培訓機構大量培養貧困地區農民,讓他們能夠掌握一門專業技能,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實現精準培訓,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九三學社葫蘆島市主委、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所長劉鳳之委員
高校要為精準扶貧出力
為精準扶貧盡力出力,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四川師范大學按照“扶貧要扶志、扶貧要扶能”的要求,聯合其他高校一起成立了四川新農村建設學院,對鄉村干部定期開展培訓,對有創業愿望的中青年開展創新創業培訓,對農技站工作人員開展最新農業技術培訓,對鄉村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開展綜合教育能力培養,為農村人才隊伍的培養提供支持。
——民盟成都市副主委、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蔡光潔代表
大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抓住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個農村貧困的“病根”,大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建議通過政府購買醫療救助補充保險的方式,提高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建議將農村貧困人口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救助、社會慈善捆綁式實施,實行“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建議國家建立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標準,并設立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建設發展基金,切實提升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醫療能力和服務水平。
——民盟山西省副主委梁麗萍委員
教育扶貧需要共同努力
教育扶貧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阻斷代際貧困傳遞,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在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情況全面摸底的基礎上,建立從中央到基層學校的學生資助信息系統和數據庫,并與扶貧部門扶貧信息系統互通互聯、資源共享,在政策執行上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別關照”,讓他們優先享受資助政策。
——安徽省教育廳廳長李和平委員
產業扶貧要找準切入點
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舉措。貧困地區大都自然條件惡劣,產業底子薄,產業扶貧要找準產業切入點,破解技術原始落后、啟動資金不足等問題,關鍵是要做好精準扶貧與產業技術研發、人才培訓的結合。研發要圍繞貧困地區產業急需的支撐技術展開,實現實用技術的研發、示范、集成。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蔣小松代表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11日 01版)
記者14日從寧夏教育廳獲悉:截至2017年底,全區各學段資助學生共48萬余人次,各級財政累計安排學生資助資金6.75億元,較2016年增加1.28億元(不含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資助政策體系日趨完善,確保了“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
要幫助學生拓展校內外勤工助學資源,努力使每一個有勤工助學意愿的留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勤工助學崗位。在春節前后,要通過茶話會、聯歡會、年夜飯、大禮包等多種形式,關懷慰問留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讓學生們度過一個溫馨、充實的春節。
10月11日,大河報記者從國家開發銀行河南省分行獲悉,今年我省將有48萬名學子通過生源地或高校助學貸款圓夢大學,涉及貸款金額30億元。該行作為河南省唯一承辦助學貸款的銀行,從2004年至今,加上今年的預期,累計發放助學貸款146.5億元,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71萬人,金額和人數占全國的10%,居全國首位。
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資金用于一次性補助2017年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從家庭所在地到被錄取院校之間的交通費及入學后短期的生活費用。按照規定,高校新生入學資助對象為省內2017年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參加高考并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高職)錄取的家庭經濟困難新生。
中新網1月22日消息,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日前,教育部網站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堅決杜絕將“助學金”變成“獎學金”或用“助學金”代替“獎學金”的行為。
中新網1月22日消息,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日前,教育部網站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堅決杜絕將“助學金”變成“獎學金”或用“助學金”代替“獎學金”的行為。
河南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消息,今年秋季學期起,新政惠及四類困難學子: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及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
今天是我國第三個扶貧日。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思想引領下,一項項脫貧攻堅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并付諸實施,目前已形成“1+1+13”的政策體系,為重慶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保障。
據介紹,今年秋季入學起,為幫助我省考入省外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生在校及畢業后兩年期間為“只付利息、不還本金”的寬限期,寬限期后由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按借款合同約定,按年度分期償還貸款本息。
提供返鄉車票,到學生家中進行家訪,為困難學生送去生活與學習的“大禮包”,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供社會實踐與勤工儉學的機會……據介紹,包括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渤海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開展了寒假家訪的工作,工作覆蓋面不斷拓展。
入學時,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新生如暫時籌集不齊學費和住宿費,可在開學報到的當天,通過學校開設的“綠色通道”報到。其中,解決學費、住宿費問題,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勵志獎學金等為輔;解決生活費問題,以國家助學金為主,以勤工助學等為輔。
“低保戶新上大學學生,去教育局二樓報名,一年一萬補助。一次性救助和入學路費兩項資助政策,學生和家長可直接與畢業學校學生資助部門聯系;也可向鄭州市教育局結算資助中心咨詢,電話:0371-67962951、67665062。
河南省教育廳新近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該省共向省內高校和考往省外高校的河南籍學生發放年度國家助學貸款36.01億元,較前年增長59.87%,共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6.87萬人,貸款發放量和資助困難學生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9月6日,記者從河南省教育廳獲悉,該省為保障每一位家庭困難學子的受助權益,已建立了覆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個階段的資助政策體系,實施的資助項目達20多項。
省教育廳召開新聞通氣會透露,今年秋季入學起,我省將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專科生和中等職業院校學生進行扶貧助學補助,每生每年可獲2000元。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我省累計資助各級各類學生1.69億人次,除去義務教育階段免除的雜費,資助金額達427.2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