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5日07:14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2月4日電 (記者李彤)今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正式公布。中央農辦主任韓俊接受人民網等媒體采訪時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處理好與新型城鎮化、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關系。
記者梳理發現,2004年以來,黨中央連續15年發布以“三農”工作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這彰顯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地位,彰顯了黨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
韓俊表示,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是謀劃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要注重協同性、關聯性和整體性。他說,鄉村振興與推進城鎮化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互促共進、相輔相成。
“要堅持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一起抓,兩個輪子一起轉,處理好‘走出去’、‘留下來’和‘引回來’的關系。讓進城的人進得放心,留在鄉村的人留得安心。”韓俊表示,農村人口外流趨勢短期不能逆轉,但今后人口回歸農村的現象將會大量出現。鄉村振興與否,關鍵看人氣,要創造條件讓農村的產業、環境、機會留住人。
此外,還要處理好實施鄉村振興與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關系。韓俊表示,這兩者是內在統一的,鄉村振興的前提是擺脫貧困,打好脫貧攻堅戰本身就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就貧困地區而言,2020年之前的鄉村振興,核心還是脫貧攻堅,確保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實施鄉村振興既有利于實現脫貧目標、鞏固脫貧成果,也有利于為脫貧之后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面貌奠定基礎,要做好兩者的有機銜接。”他說。
(記者李彤)今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正式公布。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制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研究制定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強化鄉村振興的制度性供給。
韓俊說,在完善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方面,文件提出一系列新要求: 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
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4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今天,中央送出一份“惠農超級大禮包”,釋放重磅信號,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今天發布。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陳錫文: 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非常重要的是,從中國實際國情出發,實際國情就是人口規模巨大。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中央一號文件確定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方向,農業部、國家糧食局等多部委先后出臺相關操作文件。“今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更加注重市場導向、綠色導向和規模導向。
要全面加強幼兒園、中小學的衛生與健康工作,加強健康知識宣傳力度,保障學生生長發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綠色、健康,正在成為城鄉居民對農產品共同的追求。剛剛公布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推進農業清潔生產。這就意味著,今后我國農業將更多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為我們的餐桌提供更多的健康果健康菜健康糧。
中央深改組分別在第十六次會議和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比如,電力改革方面,去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啟動新一輪電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的新戰略,“飯碗論”“底線論”“紅線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和中農辦副主任韓俊就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回答了記者提問。
對當前我國“三農”發展呈現出的新矛盾、新挑戰,文件有哪些破題之策?新華社記者從中梳理了五大關鍵詞,采訪權威專家,對文件進行深度解讀。
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即《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昨日正式發布。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即《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昨日正式發布。
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27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全文約15000字,共分6個部分30條。
2013年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穩中有進,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