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國內新聞 > 正文

                習近平同志幫扶下姜村紀實:心無百姓莫為官

                2017年12月28日18:35  來源:人民日報

                5034

                  心無百姓莫為官——習近平同志幫扶下姜村紀實 

                  今年金秋,記者來到下姜村時,恰逢一場秋雨不期而至。

                  似乎約好了一般,一夜間,家家門前的桂花爭相綻放。濃濃的香味在村舍里巷恣肆蕩漾。雨后的青山,青翠欲滴。掩映在綠樹叢中的一棟棟或三層、或四層的乳白色樓房,也顯得更加潔凈端莊。

                  下姜村,隸屬浙江省淳安縣楓樹嶺鎮。在浙西,下姜村一直很有名。過去出名,是因為“窮”——有這樣一句民謠:“土墻房、半年糧,有女不嫁下姜郎。”

                  現在的下姜村,依然有名:村名前常被人們冠以“最美”“最富”這樣的形容詞。

                  說起下姜的“翻身記”,村民們會不約而同提到浙江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2003年至2007年,習書記多次來到下姜村實地考察,無數次擔當了下姜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

                  (一)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黨的干部,一定要時時刻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真心誠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鳳林港漲了水,一灣清流歡快地流淌。溪兩岸的石板路,一塵不染。每家房前的花圃里都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

                  “上世紀80年代初,急于擺脫貧困的村民,紛紛扛著斧頭上山砍樹。40多座木炭窯同時開燒,整個村莊煙霧繚繞。短短幾年間,6000多畝林子不見了,群山成了瘌痢頭……”隨下姜村老支書姜銀祥漫步街巷,他口中的下姜村,昔日是另一番模樣:“街道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家家住著土坯房,院壩里養著豬,污水到處流……”

                  “說起來臉紅哦!我們當時就在這種環境下迎來了習書記。”說起往事,姜銀祥至今仍覺得不好意思。

                  2003年4月24日上午,習近平輾轉來到下姜村——從淳安縣城顛簸了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時輪渡,再繞100多個盤山彎道才到了村里。

                  顧不上休息,他立刻開始走訪調研。

                  調研結束,習書記召集村干部到簡陋的村委會辦公室開會。姜銀祥拿出事先準備的材料準備匯報。習近平和顏悅色地說:“不要用材料。心里有什么就說什么,想到哪里就講到哪里。我們是下來聽真話的。放開了講。”

                  姜銀祥一下子放松了,倒了半天苦水。末了,還又提了個要求:“習書記,有件小事不知該不該說?想請省里幫我們建沼氣。否則,山就要砍光了……”

                  “這個提議好!對老百姓來說,他們身邊每一件生活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正像人的身體一樣,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習近平請隨行的同志記下來,并叮囑:“資金由省財政解決。”

                  幾天之后,省農村能源辦公室便派專家入村進行指導。資金也很快落實。

                  村民姜祖海在全村第一個用上了沼氣。

                  沼氣建成后,習近平再一次來到下姜村。這是個春雨天,遠山霧氣如嵐。習近平穿著雨鞋,興致勃勃地聽姜祖海談沼氣使用情況。他說:“20多年前我在陜北農村當支部書記時,建起了陜西第一個沼氣村。”他幽默地補充:“要論建沼氣,我也算得上是半個專家。沼氣建好了,還要維護好、使用好。”他又布置了農戶廚房改造、太陽能利用等配套工作。

                  10多年后的今天,記者走進姜祖海的家里,當年建的沼氣還用著呢。姜祖海正在燉肉,灶底,藍色的火苗呼呼響。“這火勁足得很!”姜祖海一臉的滿足。屋里彌漫著肉香。

                  “有了沼氣,廁所、豬圈、雞舍里的臟水就都流進了密封的沼氣池子里。不但干凈了,村里的生態也好了起來。”姜祖海家的院壩地勢較高,他指著綠油油的群山說:“你瞧,山上的林子茂密得無法下腳。野豬一群一群的。為了生態平衡,鎮上每年冬天都得組織狩獵隊打掉一些。”

                  69歲的姜胡家老人來姜祖海家串門,笑瞇瞇將起了記者的軍:“現在我們農村人可比你們城里人滋潤:住得寬敞;蔬菜自己種,新鮮;村里樹多,空氣好,水也干凈。女兒要接我去城里住,我才不稀罕呢!”

                  目前,下姜村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7%。

                  (二)我們強調重視“三農”工作,就是要堅持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三農”。形成全社會支持農業、關愛農民、服務農村的強大合力和良好氛圍。“三農”工作要想有突破,“明白人”是關鍵。我們要不斷完善特派員、指導員制度,真正做到重心下移。

                  隨著原村黨總支書記楊紅馬登上了村里的觀景平臺:“瞧,那片是150畝水蜜桃園;那片是500畝中藥材黃梔花;那片是220畝紫葡萄園;腳底下那片帶塑料棚的是60畝草莓園……這些產業能發展起來,傾注了近平書記的心血。”楊紅馬如數家珍般向記者介紹。

                  下姜村,周圍群山高聳,人均不足一畝耕地。發展空間狹小是造成貧困的原因之一。

                  2003年4月24日上午,習近平在種茶大戶姜德明家召開座談會,詳細詢問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情況。他扳著指頭一筆筆和大家算著投入和產出賬:“大家還有哪些發展困難?全講出來。咱們一起商量對策。”

                  有的村民說:“缺人才!”有的說:“缺資金!”還有的說:“缺技術!”

                  習近平說,從大家講的情況看,蠶桑、茶葉、早稻的產量都不算低。那么,為什么辛苦一年,收獲不理想呢?種的全是大路貨。沒有做到優質高效和錯位發展。沒有優質,就沒有市場競爭力。而沒有錯位發展,就不可能做到人無我有。

                  “你們村有沒有科技特派員?”習近平問。

                  姜銀祥搖搖頭。

                  “省里研究一下,給你們村派一個科技特派員來。”習近平說:目前的“三農”工作面臨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落后和農產品流通方式落后的制約。我們要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抓住當前科技進步的機遇,建立現代生產要素流向農業的機制,著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在習近平的關懷下,浙江省中藥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俞旭平進駐下姜村。有村民起初信不過:“之前扶貧,是發錢發糧發農具。現在‘發’來個專家!他能讓地里長出‘金疙瘩’?”

                  俞旭平在村里“待”了一個月,認為:“村里的低坑塢最適合種中藥材黃梔子。”

                  于是,以前只能長雜草、灌木的低坑塢種上了500畝黃梔子。

                  兩年后,當村民們數著厚厚的鈔票時,發自內心地說:“服了!”

                  “習書記全省那么多大事要操心,沒想到我到下姜村駐村指導這件小事,也始終惦記著呢。”依然在村里忙碌的俞旭平,向記者感慨道。

                  那是2005年3月22日,習近平又一次來到下姜村。他提出,要看黃梔子基地。

                  習近平來到地里,一邊看黃梔子的長勢,一邊問俞旭平:“這個藥材的品質如何?”“村民們學得難不難?”“銷售情況好不好?”……

                  知道每戶農民通過藥材種植,能收入4000多元后,習近平拍了拍俞旭平的肩膀:“做得好!你有功啊!”

                  習近平對省里隨行的同志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不斷完善特派員、指導員制度,真正做到重心下移。今后,駐村指導員,全省要做到每個村一個。”

                  不久,駐村指導員走進了浙江的3萬多個村莊。

                  在駐村指導員幫助下,下姜村將“漁業”這臺大戲唱得風風火火——

                  走進村北頭的百畝葡萄園,門口4米多高的巨型木牌上,醒目地寫著“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葡萄示范基地”“技術依托葡萄首席專家:吳江研究員”。

                  進入園區,園主呂承利給記者展示了吳江帶來的高科技:手機一按,葡萄大棚自動卷膜。呂承利說:“人工來做,至少要3小時。”手機點開“環境”選項,大棚的溫度、濕度等數據一目了然。“溫度、濕度不適宜的時候,手機上可以直接操控調節。吳江研究員還指導我們進行了多品種種植,現在葡萄采摘能從7月一直持續到11月,大大拉長了采摘游的時間。”

                  如今,下姜村不僅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種源優選、種植基地、外銷渠道,還形成較為系統的結對幫扶制度。

                  在村里的石拱橋旁,有位年輕人正給一群戴紅帽的游客介紹鳳林港的傳說。他叫解林昊,是淳安縣千島湖風景旅游委員會下派到下姜村開展一對一幫扶的駐村第一副書記。農家樂老板沈紹楠告訴記者:“解書記熟悉旅游營銷,每個月都給村里帶來許多游客。”

                  記者了解到,解林昊去年一年帶給下姜村的游客已有上萬人。

                  葡萄園里,最后一茬葡萄即將下架,姜露花的表情也隨之輕松了許多。作為縣農業局水果站幫扶下姜村的一員,姜露花主要職責是幫助果農與市場對接。“有了姜指導,村里的葡萄年年銷售一空。”在葡萄園工作的村民陳干娜說。

                  (三)心無百姓莫為官。黨員干部要做生產發展的帶頭人,要做新風尚的示范人,要做和諧的引領人,要做群眾的貼心人。

                  “對人真和藹!就像我們的大哥一樣。”這是村民們對習書記的印象。

                  “習書記第一次到我家里,我真的緊張得不行。哪里見過這么大的領導喲?!他坐在凳子上,我給他倒水,不小心手抖了一下,水就潑到了他身上。熱水哦,我不知道咋辦才好……誰知習書記呵呵一笑,‘不要緊,不要緊,我的衣服穿得比較厚’。”姜德明說。

                  “熱水燙了書記。我怎么會這么笨呢!一直到座談會結束,我還覺得不好意思。估計習書記看出了我的心思,離開我家時,主動過來叫我和他拍照留念。”聽過了姜德明的“囧事”,大家都樂不可支。

                  “習書記是真真切切用心對待我們老百姓、尊重我們老百姓的。”老支書姜銀祥和習近平的交流最多,他也談了一個與習近平近距離接觸的事:

                  2004年10月4日,習近平陪同中央領導同志到淳安縣考察。盡管已是晚上9點,他仍放棄休息,抽空召開下姜村下一步工作“問診會”。

                  人都到齊后,他首先表示歉意:“不好意思,這么晚了還把大家找來談工作。”

                  因為縣里和鎮里的主要領導都參加了,姜銀祥和幾個村干部習慣性地坐在后面。習書記見狀,親切地招呼說:“坐過來,坐過來。你們幾個才是今天會議的主角,應該坐到中間來。大伙靠得近一些,說話方便。”

                  姜銀祥說:“我當時只覺心頭一熱,說不出的感動。”

                  2006年5月25日,迎著蒙蒙細雨,習近平又一次來到下姜村。

                  在村里的養蠶室,他詳細了解村民養蠶情況。這時,有的記者為了搶拍鏡頭,腳步踏進了蠶室的桑葉空隙間。習近平見狀連忙說:“小伙子,當心把人家的蠶踩壞了。農民養點蠶不容易!”

                  在村黨員活動室,習近平與大家談了基層黨建工作。他首先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因為他們的支部書記生病了,一天之內村民自發籌集了數萬元手術費為他治病,村民們說‘就是討飯也要救他’。他就是永嘉縣的一位黨支部書記鄭九萬同志。當地就有一些干部不由地發出了‘假如我病倒了,會有多少村民來救我’這樣的感慨!”

                  習近平環顧著大家繼續說:“可以說,鄭九萬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深刻揭示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豐富內涵。一個地方要發展,沒有一個戰斗堡壘是不行的,干部不為民辦事是不行的。因此,廣大農村黨員要做生產發展的帶頭人,要做新風尚的示范人,要做和諧的引領人,要做群眾的貼心人。”

                  習近平的諄諄教誨,為下姜村的黨員干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四種人’,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楊紅馬說:“譬如,村容村貌改變后,大家認為下一步發展農家樂是一條不錯的路子。可辦農家樂,大家都沒經驗,誰第一個‘吃螃蟹’?老黨員姜祖海站了起來:‘習近平同志要黨員干部做發展生產的帶頭人。我先辦一個看看,給大家探探路。’他籌了6萬元錢搞裝修、買家具、擴廚房。建好了,可大半個月沒有一單生意,天天虧著錢。村里的黨員干部便一起幫他拉客源、介紹生意。他終于堅持了下來。現在,村里農家樂一戶挨著一戶。而且,家家游客爆滿。村里的黨員分片聯系群眾制度,也是實踐‘四種人’的具體體現。”

                  “黨員分片聯系制度,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村民姜麗紅這樣評價。原來,她辦農家樂要花100萬元,想盡各種辦法,最后還缺30萬元。村會計姜國炳聞訊后,陪她一起去縣里的銀行協調。沒多久,30萬元信用貸款就辦好了。現在,她的農家樂辦得紅紅火火。

                  村民汪代斌身體不好,有些醫療費單據常要送到鎮上報銷。駐村的大學生村官方琳知悉后,就主動攬了過來……

                  “全村200多戶人家有41名黨員,加上駐村干部,每人分包5戶,正好一戶也不遺漏。哪一戶有問題,都可以找到分包的黨員去解決。”楊紅馬介紹。

                  要成為“和諧的引領人,群眾的貼心人”,就必須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下姜村的黨員干部躬身踐行。

                  村民江順祥家門前,圍了很多人。原來是游客正在這里體驗打麻糍。“旺季的時候,最多一天能打200斤麻糍,收入很可觀。”江順祥很開心,“點子是村支部出的。但是村里規定,這些來錢容易的項目,先盡著村里的困難戶。”

                  走進下姜村村委會,記者發現,下姜村維護群眾利益的制度嚴之又嚴:結對扶貧資金由市縣兩級農辦委托第三方每年進行一次專題審計,立查立糾;所有用扶貧資金實施的項目,必須在村里公示公告;所有扶貧資金一律納入縣鄉兩級專戶管理,封閉運行,并嚴格實行縣級報賬制……

                  在下姜村文化禮堂大門口,一邊掛著鮮艷的黨徽,一邊印著習近平在下姜村關于做“四種人”的論述。“我們一有空就會來這里走一走、想一想。”楊紅馬說,“習書記多次來村里幫扶,他的一言一行飽含著愛民情懷,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決不辜負他對我們的期望。”

                  (四)小康,是惠及到每個人的小康;扶貧,是一個都不能掉隊的扶貧。幫扶,既要看大多數,也要看到極少數——要讓最弱勢的人群,也要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左拐右拐,記者隨楊紅馬來到了66歲的聾啞人姜山后的家里。

                  姜山后正在院壩里曬稻谷。他的身后是一座樸素大方的三層小樓。

                  楊紅馬通過比劃和姜山后進行著交流。交流完畢,他告訴記者:“姜山后是村里的低保戶。剛才問了,說最近生活沒啥困難。”

                  “每次習書記到下姜村走訪,無論時間多緊張,都要去看看村里的貧困戶。2005年3月22日下午,習近平書記一連走訪了4戶貧困戶。詳細詢問各家的生產、生活情況。回到村委會會議室,他叮囑大家:我們的小康是惠及到每個人的小康。我們的扶貧是一個都不能掉隊的扶貧。共產黨人鬧革命的宗旨,就是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因此,一定要加大對困難戶的幫扶力度,要格外重視那些最貧困、最弱勢的人,確保他們一樣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

                  談到下姜村對貧困戶的幫扶,楊紅馬說:“我們基本實現了習書記的囑托。在下姜村,不僅做到了老有所養,貧有所助,還做到了人盡其能。有能力就業的,我們想盡辦法扶持他們就業。村里的盲人王建發就是其中的例子。他眼睛看不見,但身體還不錯,村支部就推薦他參加了盲人按摩培訓,如今一個月能拿到五六千元呢。村里一些以工代賑項目,也多安排困難戶參與。”

                  盡管秋雨下個不停,下姜村的大街小巷都是操著外地口音的游客。賣特產的鋪子里,民俗表演的攤檔前,人頭攢動。楊紅馬興奮地說:“現在,我真想告訴習書記,村子里已經沒有絕對的貧困戶了。村民人均純收入年年大跨越。家家都是一磚到頂的樓房,有一多半人家買了小汽車。”

                  這一切,凝聚著習書記的心血。下姜村口的廊橋邊上,如今建了一座“思源亭”。姜銀祥胸前經常掛個小喇叭,給游客當義務講解員——

                  “習書記雖然離開了浙江,但一直惦記、關心著下姜村。2007年3月25日,他剛到上海工作,就抽空給下姜村寫了一封信:‘下姜村是我的基層聯系點。這幾年,我心里一直惦記著下姜村的建設和發展,掛念著村民們的生產和生活。基本上我每年都回到村里去,通過與村民拉拉家常,聽你們說說心里話,了解了不少農村情況,也結交了不少農民朋友。淳安縣及楓樹嶺鎮黨委、政府和下姜村黨支部、村委會,對我的工作一直非常支持,在此深表感謝。日前中央決定調我到上海任職,因時間緊,未能再次前往看一看并與村民朋友們話別,甚為遺憾和牽掛……’

                  “在上海,習書記也沒有忘記下姜村的父老鄉親。他專門電告浙江省委辦公廳,下姜村還有一些項目沒有落實,能否組織相關部門對下姜村各項工作及建設項目進行調研,確保項目落地。這一年,我們下姜村成立黨總支。

                  “2011年春節前夕,鄉親們飽含深情給習書記寫了封信,誠邀老領導再來走走下姜村的山間小道,坐坐百姓農家的小板凳,聽聽父老鄉親們的心里話。

                  “很快,村黨總支收到了一封來自北京的信——習近平同志給下姜村回信了!

                  “‘下姜村黨總支、村兩委:來信收到,讀來十分親切。我在浙江工作期間曾4次到下姜村調研,與村里結下了不解之緣。轉眼間,我離開浙江已經4年了。4年來,在村黨總支、村委會帶領下,在廣大村民共同努力下,下姜村又有了新變化,經濟持續發展,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群眾生活越來越好。對此,我感到由衷高興……請轉達我對全村干部群眾的問候,祝愿大家日子越過越紅火。’

                  “瞧!如今,這封飽含著習近平同志濃濃愛民情懷的信件,就端端正正刻在思源亭這塊石碑上呢!”

                  秋雨瀟瀟下著,笑從正在講解的姜銀祥臉上流進了心里!

                  本報記者 王慧敏 方 敏

                文章關鍵詞:習近平;同志;幫扶;下姜村;紀實;心無百姓莫為官 責編:邵恰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重磅!習近平對中央政治局同志提出這些要求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中央政治局同志提出一系列要求,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為你梳理。

                • 2017年黨的建設大事記

                  2017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強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建設再上新臺階。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指示,為深度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以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各項決策部署情況為主題進行對照檢查 習近平在講話中對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的對照檢查發言進行了總結,并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規定》、《實施細則》提出了要求。

                • 習近平推動我國經濟三大轉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習近平: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農村公路建設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性猛交xxx猛交| 57pao一国产成永久免费| 日韩高清欧美精品亚洲|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ship | 欧美一级手机免费观看片|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绿巨人app入口|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91极品在线观看| 天堂资源bt种子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 欧美zoozzooz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99热国内精品| 女人张开腿男人捅|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日韩一区二紧身裤|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美妇乱人伦交换小说| 国产成人悠悠影院| 91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高清| 广西美女一级毛片|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日本护士xxxx爽爽爽|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欧美性猛交XXXX富婆|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男女性接交无遮挡免费看视频| 四虎色姝姝影院www|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