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環保部副部長潘岳就近日修訂通過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表示,感謝修法中質疑批評的專家學者,環保部將考慮各方意見,讓環保考核工作和老百姓的感覺直接掛鉤。
《大氣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大氣法”)修訂草案于8月29日三審通過。這是大氣法頒布15年來的首次大修。潘岳昨日指出,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是新法最大亮點,新大氣法中明確提及“大氣環境質量”達36次之多,接近全部條文的1/3。此前大氣法修訂一二審過程中,不少專家質疑草案未理清環境改善與總量考核的邏輯關系,不應以總量考核為主,而應更重質量改善,這一意見在三審稿中得到采納。
潘岳表示,新大氣法明確提出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轉向以質量改善為核心提供了法律保障。
另外,針對修法過程中很多環保專業人士的質疑:考核質量改善比考核總量減排便于公眾監督,潘岳表示,這完全正確,環境質量的改善是檢驗環保工作的唯一標準,環保部門需要改進考核方法,直接回應公眾的期待,讓環保考核工作和老百姓的感覺直接掛鉤。
潘岳提出未來考核工作改善的三個方面:一是既要抓重點污染物,也要抓其他污染物。從質量改善的需要倒推環保工作重點,而不局限于部分行業和企業的一兩個指標;二是既要抓區域總量減排,更要抓點源排放達標。強化企業排放必須達標是基本要求,假如企業排放達標而區域環境質量仍然超標,那就應當實行總量控制;三是既要抓固定源,也要抓非固定源。除了控制工業企業等固定源外,對于機動車船等流動源和農業面源也要嚴格控制其污染物減排。
潘岳表示,注意到大氣法修訂過程中輿論有質疑、批評,有些還比較尖銳,“據了解,提出意見的專家學者都是長期關心環保事業的熱心人士。正是由于有來自不同方面的意見建議,才推動了新法內容的不斷完善。除向他們表示衷心感謝外,更希望他們繼續坦誠尖銳地提出批評意見。”他希望社會各界不僅關注立法,還要關注法的實施。
環境保護部5日晚間通報,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11月2日起,我國東北、華北地區出現了大范圍重污染過程,最大影響面積分別達到63萬和38萬平方公里。環保部相繼派出12個督查組對天津、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等重點地區開展應急督查。
進入11月以來,北京市氣象臺接連發布“霾黃色預警”、“霾橙色預警”。今天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結合審議環保法執法檢查報告,進行專題詢問,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回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提問時,談到了大氣治理問題。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針對9月9日朝鮮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進行的第五次核試驗,環保部于當日8時35分啟動二級(橙色)應急響應,經過6天連續監測,未見輻射環境異常,于9月14日上午8時30分宣布終止第五次朝核應急響應狀態。東北邊境及周邊地區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將持續公開。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針對昨天朝鮮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進行的第五次核試驗,環保部已經啟動二級(橙色)應急響應,全面開展東北及周邊地區輻射環境應急監測。
環保部5日通報稱,截至5日9時,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中,天津市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承德、張家口、唐山和衡水為重度污染……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環保部今日發布關于環境保護部機構調整的回應。回應稱,由于機構調整涉及面廣,內部職能、運行機制的建立和人員配備完全到位尚需要一個過程。
在中朝邊境上的37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可以實時監測空氣中各種核素的含量,以及輻射環境劑量。據了解,除了以上的監測手段外,這次朝核應急監測還開展了空中航測、土壤、地表雪的取樣監測,獲取了全面立體的監測數據。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大慶油田呼倫貝爾分公司遭群眾舉報原油泄漏污染草原,經環保部調查,兩口涉事油井均已停產,無原油泄漏痕跡。
11月28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嚴重污染天氣,環保部華東督察中心今年11月30日-12月3日對山東省開展了重污染天氣應急……
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持續出現的大范圍重污染天氣,環保部于14日派出6個督查組對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四省市重點城市進行督查。
從11月14日開始,霧霾再次席卷中國東北、華北。昨日,記者從環保部發布的74個城市10月份空氣質量排名情況看到,鄭州再一次毫無懸念地進入“十差榜”。
昨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環保部有關負責人通報稱,環保部近日已正式就各界關注的大眾柴油車廢氣作假問題進行了調查。
自2013年9月頒布實施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常簡稱“大氣十條”),實施兩年來淘汰落后產能共造成GDP減少約1148億元,占同期GDP0.03%。
實施兩年來淘汰落后產能共造成GDP減少約1148億元,占同期0.03%。
自2013年9月頒布實施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常簡稱“大氣十條”),實施兩年來淘汰落后產能共造成GDP減少約1148億元,占同期GDP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