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丟了,戶口簿丟了,甚至人“丟”了,都要去派出所。“有困難找警察”是不假,可有些事情,民警真的幫不了忙。前天,公安部在其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上就曬出了18項不該由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那些要開具“我是我”“我媽是我媽”類似奇葩證明的市民可要看準了,這些證明到底該哪些部門出具。
派出所平時出具的證明里,哪些證明最多呢?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渝中區大陽溝派出所。即使是在周末,來派出所里開具證明、辦事的市民仍不少。
在下午1點到2點的一個小時里,就來了兩位請求開具臨時身份證明的群眾。值班民警在確認其身份信息等情況后,不到2分鐘時間,就給他們出具了相關證明。
“這些都是忘了帶身份證,而要在本地住宿的群眾,大多是外地人。”民警介紹說,除了臨時身份證明之外,平時派出所開具得最多的還有戶籍證明等。
對于要求開具“我是我”“我媽是我媽”的這種奇葩證明,派出所民警也的確遇到過。“這主要是部分單位不人性化的‘奇葩要求’,所以市民也被迫來開具這些‘奇葩證明’。”
民警介紹,去年年底,家住渝中區上清寺的劉女士(化名)來到派出所請民警為她開具外婆的死亡證明。
“我們單位要我出具外婆的死亡證明才批準我的假……”劉女士說,自己在一家私人企業上班,平時單位管理較嚴,職工假期也不多。大約半個月前,劉女士的外婆過世了,因為家庭的原因,老人的后事一直拖了很久都沒處理完。劉女士便想向單位請幾天假,把剩余的事處理完,好安心工作。
誰知劉女士去單位請假時,單位竟要她出具外婆的死亡證明。“我外婆才過世不久,單位領導打個電話或是詢問一下知情人,就能證實,可非要我開死亡證明……”劉女士當時對民警解釋說,可能是單位請假的職工較多,公司擔心員工編造借口請假,才提出如此“要求”。
這些事在派出所無法證明
身份證15位升至18位后,原號碼不變,需證明是同一個人的
解釋:身份證15位升18位,第18位是校驗碼,采用11進制,其中第11個數由固定公式算出,相關單位可登錄互聯網自行查詢核對,無需派出所出證明。
因非公安機關原因將姓名填寫錯誤,如銀行存單、保險單、學校、單位檔案中姓名同音不同字,需要證明是同一個人的
解釋:造成錯誤的責任主體不是派出所,派出所也不知情。公民應到公證機關去做公證。
身份證丟失或損壞,需要乘機、取款、報名、考試等,需出具身份證明的
解釋:身份證丟失或損壞,可到市(縣、區)局身份證辦證中心補辦,同時可辦理臨時身份證(2個工作日即可領取)。補辦身份證沒有附加條件。
持有身份證和戶口簿等合法證件,要求派出所出具身份信息證明的
解釋:身份證和戶口簿是公安機關為公民發放的法定身份證件,派出所無需再出具其他身份信息證明。
償還能力證明
解釋:居民是否具有償還能力,不在派出所掌握情況之內。公民可到公證機關尋求公證。
生存(健在)、死亡證明
解釋:確定公民生存死亡是衛生防疫部門的責任,應由衛生防疫部門負責確定。
親屬關系證明
解釋:家庭成員在戶口登記以外的親屬關系,不在派出所掌握的情況之內,派出所不知情。應到公證機關進行公證證明。
婚姻狀況證明
解釋:民政部門是婚姻登記機關,公民應到民政部門取證。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
身份證丟失證明
解釋:公安機關對丟失身份證的補辦,沒有附加任何條件,丟失即予辦理,同時可辦理臨時身份證。因此,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
家庭收入情況證明
解釋:家庭收入情況不屬于派出所工作業務范圍,派出所不知情。因此公民應到公證機關進行公證。
實際居住地證明
解釋:派出所負責戶口登記,是否實際居住派出所屬于不知情。公民應到實際居住地社區(村)委員會出具證明。
保險事故證明
解釋:保險公司內部有專人負責事故現場勘查,派出所無法對現場損失作出核定。
人員失蹤證明
解釋:宣告公民失蹤是人民法院受案范疇,不是派出所的責任范疇,派出所無權證明人員是否失蹤。應向人民法院申請出具證明。
違法犯罪記錄證明
解釋:違法犯罪記錄是公安機關內部掌握情況。國家行政、司法機關政審、調查或企事業單位重要崗位人員任用需要調查了解的,應由需要單位派人持有效證件及單位介紹信,申請派出所出具證明,對個人一律不予以出具。
各類證件、印章丟失證明
解釋:公民因各類證件、印章丟失到派出所登記備案的,派出所給予出具報案登記證明,只證明該人曾有報案登記,至于是否丟失派出所不知情。因此,不予出具證明。
非組織行為索取現實表現證明
解釋:現實表現證明屬政審范疇,應由組織出面了解,個人索取屬于非組織行為,派出所不予出具證明。
房產情況證明
解釋:公民房產情況不在公安機關業務范疇之內,派出所屬于不知情。公民應到責任單位房產部門或公證機關索取證明。
本人持招工單位調查表,讓派出所出具現實表現證明的
解釋:任何勞動者都依法享有平等的就業和選擇就業的權利。讓就業者本人到派出所政審,是對就業者的歧視,是違法的。確因工作需要應由組織出面進行外調。因此,派出所對個人持調查表的不予出具證明。
出生地“四川重慶”
男子廣東辦證遇難處
昨天,廣州日報報道了一則關于出生地為“四川省重慶市”的男子如今辦證遇到難處的新聞。
家住廣州的曾先生出生在重慶,由于出生在重慶直轄前,因此,戶籍資料上的出生地顯示的是“四川省重慶市”。到底是四川還是重慶?曾先生在辦理港澳通行證業務時,就遇到了難題。最后,曾先生折騰了許久,只能在出入境系統的表格上將出生地改為“四川省”,這才得以順利辦證。
在1997年之前出生的重慶人有很多,他們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么,又應該到什么地方修改戶籍資料呢?
重慶警方介紹,修改戶籍資料應到戶籍所在地派出所進行修改,但類似曾先生這樣“被卡”的情況,卻少之又少。“因為如今辦證核對身份信息等情況時,都是人工核對。只要身份信息正確,無論出生地是‘重慶市’還是‘四川省重慶市’,工作人員大多會理解,不會刁難。”不過民警也提醒,如果市民擔心自己的戶籍信息有出入,在辦證時遇難題,可盡快到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進行修改。
國慶黃金周期間,公安機關持續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開展追緝。10月4日11時許,迫于公安部A級通緝令的威懾和廣西南寧、河北無極兩地公安機關的聯合追捕的強大壓力,犯罪嫌疑人陳虹在廣西自治區賓陽縣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配合全國公安機關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專項活動,上蔡警方“亮劍”,一次公布113名嫌犯信息,并對提供有價值線索的人民群眾給予3000-10000元不等的獎勵。警察蜀黍呼吁: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逃人員應盡早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爭取寬大處理。
記者受到陳俊杰的情況反映稱: “本人陳俊杰,身份證號4304241978XXXX2919;戶籍地址:湖南省衡東縣新塘鎮豐根村5組。百般無奈之下,本人只能向新聞媒體反映上述情況,懇請依法監督,并督促番禺區有關司法機關,盡快糾錯,維護本人合法權益。
5月6日,全省公安機關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現場會在新鄭市召開,會議總結了全省近兩年的“一村(格)一警”工作,推廣了新鄭經驗,并就進一步深入推進“一村(格)一警”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該措施實行后,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在當地申辦出入境證件的便利,使異地工作、學習、生活的申請人不必往返奔波于居住地和戶籍地之間。
該措施實行后,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在當地申辦出入境證件的便利,使異地工作、學習、生活的申請人不必往返奔波于居住地和戶籍地之間。
2016年春節,鄭州市區不能放鞭炮了。《鄭州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規定》從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有困難找警察”是不假,可有些事情,民警真的幫不了忙。前天,公安部在其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上就曬出了18項不該由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那些要開具“我是我”“我媽是我媽”類似奇葩證明的市民可要看準了,這些證明到底該哪些部門出具。
"我媽是我媽"等18種類似證明不由公安機關出具。
江蘇、北京等地警方日前聯手偵破一起案值達2000余萬元的特大工業鹽冒充食鹽案件,涉及北京、天津、河南等7個省市。
6月30日,省公安廳召開全省公安機關踐行“三嚴三實”暨慶七一·第三屆河南公安十大忠誠衛士表彰會。省委副書記鄧凱出席會議并講話。
原來男子的倆親戚和他自己都是網上逃犯。德城區濱德高速公安檢查站站長朱振剛說,“通過網上比對核查,發現他是一名網上在逃犯罪嫌疑人,因為就是環境污染,通過加工皮毛,造成當地環境污染,被當地公安機關追逃。
逃犯遇檢查報親戚名字欲冒充,不料親戚也是逃犯。
原來男子的倆親戚和他自己都是網上逃犯。德城區濱德高速公安檢查站站長朱振剛說,“通過網上比對核查,發現他是一名網上在逃犯罪嫌疑人,因為就是環境污染,通過加工皮毛,造成當地環境污染,被當地公安機關追逃。
春節即將來臨,當前已進入煙花爆竹產銷旺季。截至目前,中國實行煙花爆竹禁放的城市有138個,其中省會城市5個,地級市30個,縣級市103個;出臺限放政策的城市536個,其中直轄市4個、省會城市19個、地級市111個、縣級市40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