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藥監總局28日的一紙公告撕開了肉制品銷售行業隱匿的亂象,含有沙丁醇胺 (俗稱“瘦肉精”)、氯霉素等禁用獸藥的畜禽肉又擺上了消費者的餐桌。
“瘦肉精”添加劑在我國幾乎盡人皆知。原因無他,雖有政府部門嚴令禁止使用,并在各個環節
設置監管措施,但“瘦肉精”養出的“健美豬”依然屢屢進入流通渠道。而此次“瘦肉精”及其他禁用獸藥的再度現身,更是給國內畜禽肉安全監管體系敲響了警鐘。
7月28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的《關于11批次畜禽肉不合格的通告》中,出現了沙丁胺醇(俗稱“瘦肉精”)、氯霉素、獸藥呋喃唑酮等禁用獸藥的身影。此次不合格產品的抽檢時間段為5~6月,涉及的企業分布在北京、黑龍江、福建和河南等地。
針對當前獸用抗菌藥濫用及非法獸藥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從7月21日至今,農業部和食藥監總局已聯合或分別發布了,《強化畜禽屠宰檢驗檢疫和畜禽產品監管》、《全國獸藥(抗菌藥)綜合治理五年行動方案(2015~2019年)》以及《進一步加強奶牛養殖及生鮮乳收購環節獸藥監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獸藥行業亂象較多
此次,不合格樣品所涉及的標稱生產經營單位、產品和不合格指標為:哈爾濱市大江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豬里脊肉和北京森順恒發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森順恒發前臀尖檢出禁用獸藥沙丁胺醇(瘦肉精);許昌鑫匯肉類聯合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帶皮腿肉、雛鷹農牧集團鄭州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豬肉檢出禁用獸藥氯霉素等。
據介紹,由雛鷹農牧集團鄭州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豬肉(2015-5-31),氯霉素的實際檢測值為:0.4μg/kg(微克/千克)。
早在2002年,農業部就發布了《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他化合物清單》,禁止氯霉素等29種獸藥用于食品動物,限制8種獸藥作為動物促生長劑使用,并廢止了禁用獸藥質量標準。
雛鷹農牧集團網站顯示,該企業已引進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統,使得每頭豬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實現了飼料源頭、養殖、屠宰、配送、終端全流程的安全可追溯。
同時,雛鷹農牧集團針對此事給予回應,稱此前批次檢測中從未檢出氯霉素,公司藥房也從未采購過氯霉素等違禁抗生素,且此次查出的問題豬肉沒有標識,尚無法確定就是公司生產。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認為存在幾種可能:一種是豬生病后使用含氯霉素的藥物,未按照要求做好豬出欄前的停藥期;一種是在飼料中違法添加了氯霉素。如果檢測出豬肉中含有氯霉素只是個例的話,前一種可能性大。“現在豬病比較多,獸藥的行業很亂,很多藥品里面有效成分不夠,一般的養殖戶會加大劑量使用,甚至是好幾倍的量在使用,過量使用就會產生殘留,還有就是停藥期不夠。”馮永輝說。
存在人用藥被濫用
據了解,氯霉素屬于廣譜抗生素,是抗菌素中副作用最大的藥物。由于氯霉素對血液系統的毒性較大,存在抑制造血功能的毒副作用。因此,我國禁止在動物源性食品中使用,規定在所有食品動物可食性組織中最高殘留限量(MRL)為零。
但是,在養殖過程中豬、雞等出現生病的現象時,對其使用的獸藥中可能會含有一定劑量的氯霉素,而藥物生產和使用這兩部分是監管的薄弱環節。
農業部在上述《行動方案》中提出,用5年的時間,假劣獸藥生產經營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禁用獸藥基本杜絕,獸用抗菌藥質量合格率達到97%以上、動物產品(含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馮永輝介紹,目前獸藥行業比較亂,在原藥生產環節有嚴格把關,但是,對“貼牌”企業的監管上普遍存在不到位的問題,導致一些品牌的獸藥生產企業對原藥稀釋過度,養殖戶在使用過程中為了起到較好治療效果,會成倍劑量地使用藥物,這就容易造成藥物在動物體內殘留。
在獸藥的使用環節監管難度更大,馮永輝進一步介紹,豬肉中檢測出氯霉素是典型的問題,可能是使用了人用藥物,人用藥物中氯霉素的含量一般比較高,導致動物無法代謝完全。
實際上,我國在人用藥和獸用藥上的界限上有明確的規定,明令禁止人使用的處方藥在畜牧中使用。但是,在畜牧中使用人用藥物的行為依然時有發生。
“由于人藥對治療畜牧的相應疾病效果非常好,一些地方的畜牧養殖戶確實是在使用人藥。”一位地方畜牧局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日前,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對部分食用農產品展開抽檢時,發現有9批次的不合格樣品,其中有8家都是鮮羊肉檢出含有克倫特羅,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瘦肉精”。鄭州市鄭東新區海廣牛羊肉店銷售的1批次鮮羊肉檢出克倫特羅。
記者剛剛獲悉,近期,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食用農產品開展了監督抽檢,抽檢樣品190批次,抽檢項目合格的樣品181批次,不合格的樣品9批次。
國家食藥監總局28日的一紙公告撕開了肉制品銷售行業隱匿的亂象,含有沙丁醇胺 (俗稱“瘦肉精”)、氯霉素等禁用獸藥的畜禽肉又擺上了消費者的餐桌。
2013年7月,深圳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接到市民報料稱,海吉星農批市場內多個檔口在銷售無檢驗檢疫報告的凍肉制品。據了解,美國允許使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即“瘦肉精”),但中國禁止萊克多巴胺殘留的肉品入境,因此,含“瘦肉精”肉制品進入中國均為走私不法渠道。
2013年7月,深圳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接到市民報料稱,海吉星農批市場內多個檔口在銷售無檢驗檢疫報告的凍肉制品。據了解,美國允許使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即“瘦肉精”),但中國禁止萊克多巴胺殘留的肉品入境,因此,含“瘦肉精”肉制品進入中國均為走私不法渠道。
據介紹,去年全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銷售收入7149億元,同比增長16.1%,居全國第二位,保障食品安全任務艱巨。企業責任首負制度也在我省食品企業基本建立,誠信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食品產業安全基礎得到強化。
“對于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認證問題使得我們在中國和俄羅斯的出口大幅下滑,而在其他主要的豬肉出口市場也出現了下降。” 芝華商業數據畜牧行業首席分析師袁松對《第一財經日報》指出,中國對于美國進口豬肉“瘦肉精”的限制,很可能是史密斯菲爾德與雙匯今后合作的“地雷”。
“對于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認證問題使得我們在中國和俄羅斯的出口大幅下滑,而在其他主要的豬肉出口市場也出現了下降。” 芝華商業數據畜牧行業首席分析師袁松對《第一財經日報》指出,中國對于美國進口豬肉“瘦肉精”的限制,很可能是史密斯菲爾德與雙匯今后合作的“地雷”。
曾頗為國人關注的全國特大瘦肉精制售案的兩名從犯張某、林某于21日在浙江省奉化市受審,兩人因非法經營罪分別獲刑一年兩個月和一年。
5月15日,我省正式啟動2013年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今年我省將采取掛牌督辦、集中辦案、聯合查案等形式,有效遏制違法犯罪行為,力爭全年不發生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5月15日,我省正式啟動2013年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今年我省將采取掛牌督辦、集中辦案、聯合查案等形式,有效遏制違法犯罪行為,力爭全年不發生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去年以來,全省始終保持對“瘦肉精”的嚴打態勢。截至目前,全省共破獲瘦肉精案件10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27人,基本肅清了我省“瘦肉精”犯罪網絡。
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瘦肉精等禁用藥品,即可直接移送公安機關,屆時公安、檢察、法制辦同步配合,追究違法者的刑事責任。北京食品新政有兩大亮點,其一,提高了生產者的違法成本,即使用瘦肉精一律可追刑責。
以濟源市為例,主要依靠畜產品檢驗檢疫中心每月一次的抽查,按照省里制定的2%抽查比例執行。至于外地流入本地的生豬,只要其提供合格的檢驗檢疫證明,并且耳標齊全,一般不再檢驗。進入屠宰環節后,則主要依靠企業自檢。
昨日,2012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在寧波北侖落幕。在最后一戰中,中國隊0比3不敵美國隊。主教練俞覺敏稱為確保飲食安全,女排在最近3周一直沒敢吃肉,隊員在體能和體質上有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