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能成我國第四大主糧嗎
近期,一種馬鈴薯饅頭——也稱土豆饅頭,在北京市200多家超市悄然面世并熱賣。據了解,到今年10月,銷售范圍還將擴大到京津冀的500多家超市。
這并非簡單意味著一個新食品的出現,其背后是我國千百年來糧食安全格局的重大改變——土豆將可能成為小麥、稻谷、玉米三大主糧品種之后的第四大主糧品種。一個事關13億人吃飯問題的新命題正開始演繹。
試驗成功用了800多公斤土豆粉
土豆饅頭是今年年初農業部對外公布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戰略后面世的首個主食產品,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研制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一個專業5人團隊歷經近兩年時間研制成功。該項目被視為土豆主糧化戰略的破題之作。
在北京市物美大賣場陶然亭店二樓,一袋袋土豆饅頭與傳統的小麥饅頭擺放在一起。從外表看,土豆饅頭與小麥饅頭相比,除了顏色有些微不同,其他方面并無太大差異。
“味道略甜,口感有些干、粉,我覺得還不錯?!眲倓倗L鮮過的秦先生評價說。
負責該項目研發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薯類加工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木泰華說,這個項目從2013年開始啟動,研制中最難的是中試,也就是從實驗室配方到工廠自動化生產的過程。他們在北京找了一家企業進行小規模試驗,一次是20多公斤的量,整整試驗了40多次才完成。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認為,長期以來,馬鈴薯未能成為主糧的原因是“三缺”:一是國內馬鈴薯消費一直以鮮食為主,缺乏符合中國蒸煮飲食文化的主食產品;二是缺少適合中國主食產品如面條、米飯、米粉等的專用薯種與加工技術;三是民眾多將馬鈴薯看作飽腹充饑的食物,缺欠引導作為主食消費的社會環境條件。
“我們通過土豆粉和小麥粉的復合開發出新型饅頭,這說明用馬鈴薯也可以做出適合中國人傳統飲食文化的系列產品。馬鈴薯成為主糧是可行的。”木泰華說。
土豆納入主糧是因糧食不夠吃嗎
有關人士認為,推動馬鈴薯成為我國第四大主糧品種,旨在應對未來糧食需求的剛性增長和口糧品種增產難之間的矛盾,開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路徑。農業部預測,馬鈴薯營養豐富,且成為主糧后未來可提供4000億斤的糧食供給。
盡管我國糧食持續豐收,糧食生產形勢見好,但并不能掩蓋未來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壓力。專家預測,未來較長一個時期,我國糧食消費需求仍將是剛性增長的趨勢,到2020年糧食需求增量在1000億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資源的約束和種植效益的影響,小麥、水稻等口糧品種繼續增產的成本提高、空間變小、難度加大,要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需要開辟增產的新途徑。
“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廣,從南到北、從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區域都能種植馬鈴薯,特別是開發利用南方冬閑田,擴種馬鈴薯潛力很大?!庇嘈罉s說。
根據農業部提供的統計數據,馬鈴薯理論畝產可達8噸,而目前我國平均只有1噸多一點。未來可以在不擠占三大主糧的前提下擴大種植到1.5億畝,并且可以通過推廣高產高效、可持續的技術模式,把畝產提高到2噸,這樣年產鮮薯可增加2億噸,也就是4000億斤,大約相當于201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在木泰華看來,馬鈴薯作為主糧還有營養豐富的好處。他說:“從營養角度來看,馬鈴薯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營養結構也較合理,不僅含有蛋白質和鈣,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C以及多種礦物質。”
從副食到主糧至少要闖過“三道關”
投放近一月,土豆饅頭市場表現上佳。推廣該項目的北京市海樂達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良工告訴記者,土豆饅頭已經在北京240多家超市鋪開,月銷售額大概在550萬元到600萬元之間。最高的時候,一天能售出每袋為350克的八九百袋,日均售量在五六百袋水平?,F在天熱,是銷售淡季。入秋天冷后,饅頭銷售旺季的銷量應該會大幅增長。
不過,記者采訪發現,土豆要真正完全轉變為主糧,前面至少還要闖過“三道關”。
——第一關,要有讓千家萬戶家庭制作方便的技術和材料。土豆粉不像面粉,目前存在著發酵難、成型難、粘度高、易開裂等難題。
木泰華告訴記者,其團隊正在嘗試研制能讓用于家庭使用的發酵粉配方,“以后只要在包裝上注明加工方法,民眾在家庭中就可以按照說明加工自己需要的食品”。
——第二關,價格要能為普通民眾承受。目前,處于推廣階段的土豆饅頭與小麥饅頭相比,價格貴了差不多一倍。這主要是因為土豆粉價格貴。近期,小麥粉一噸大概是三四千元,而土豆粉一噸最低也要九千元。
——第三關,需要得到消費者的接受和認可。有關專家表示,土豆要主糧化,必須要有風格多樣口味不同、滿足不同群體和不同區域多元化需求的產品,才能得到消費者認可而被接受。
同時,還有專家提出,需加強馬鈴薯加工的基礎性研究?!袄绨l酵的問題。小麥中含有有面筋蛋白,容易發酵、膨脹,而土豆中就沒有這種蛋白,不如小麥容易發酵。這就需要基礎研究來解決。”木泰華說。據新華社
春節前,仁發合作社與荷蘭阿理曼特公司成功合作,簽訂種薯繁育、全粉加工和薯條加工三個合作項目,總投資達12.04億元,帶動馬鈴薯種植18萬畝。
好萊塢電影《火星任務》中,男主角麥迪文飾演的植物學家嘗試在火星上種馬鈴薯,這種做法有望成真。據香港《文匯報》12月23日報道,美國太空總署(NASA)聯同秘魯國際薯仔中心(CIP)將在模擬火星環境的實驗室培植馬鈴薯,目標是將來在火星設立種植基地。
到2020年,我國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8萬億元,包括農業、保健服務業等在內的健康產業,正成為掘金熱土。日前,作為我國馬鈴薯種薯行業領導者之一的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市宣布,他們將與國際接軌,推進農作物科學輪茬種植,將種植燕麥作為馬鈴薯的輪茬作物。
近期,一種馬鈴薯饅頭——也稱土豆饅頭,在北京市200多家超市悄然面世并熱賣?!拔覀兺ㄟ^土豆粉和小麥粉的復合開發出新型饅頭,這說明用馬鈴薯也可以做出適合中國人傳統飲食文化的系列產品。記者采訪發現,土豆要真正完全轉變為主糧,前面至少還要闖過“三道關”。
土豆饅頭是由土豆粉和小麥粉復合而成,價格比普通饅頭貴一倍。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3月12日報道,英國25歲的男子理查德·布特曼(Richard Bootman)在超市購得一包牛肉洋蔥味薯片,打開包裝袋竟發現一整塊馬鈴薯滾到他的桌子上,而沒有薯片。據悉,商家表示愿意全額退款,但是理查德不打算索賠,他沒有把馬鈴薯送還回去。
據農業部1月7日網站消息,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預計2020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
據農業部消息,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與小麥、玉米、水稻相比,馬鈴薯全粉儲藏時間更長,在常溫下可貯存15年以上,一些國家把馬鈴薯全粉列為戰略儲備糧。
預計2020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
據農業部消息,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與小麥、玉米、水稻相比,馬鈴薯全粉儲藏時間更長,在常溫下可貯存15年以上,一些國家把馬鈴薯全粉列為戰略儲備糧。
這個巨型馬鈴薯重約80公斤。中新網8月5日電 據外媒報道,巴西北部瑪瑙斯農村地區一名農婦,上星期在自家菜園挖出1顆重量約80公斤的巨大馬鈴薯,將捐給研究機構研究。巨大馬鈴薯為奧里維拉的菜攤增色不少,但她表示將捐給亞馬遜自然科技教育機構(Ifam)作研究用途。
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的馬鈴薯多了一條出路——休閑食品加工生產。10月10日,當地10萬噸馬鈴薯
師范大學不僅有師范類專業。日前云師大還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簽署了關于合作共建“馬鈴薯學院”的戰略框架協議。
據介紹,為優化國人膳食結構,滿足人民增強體質健康的愿望,自2013年國家農業部提出馬鈴薯主食化戰略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歷時兩年之久,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代馬鈴薯饅頭主食產品。
北京通州區通朝大街的物美大賣場內售賣的馬鈴薯饅頭。木泰華通過檢測發現,30%馬鈴薯全粉復合饅頭能夠兼顧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馬鈴薯面包和饅頭口感不一樣,有點像大列巴,最快今年下半年推出,馬鈴薯全粉配比可能不會很高,可能還是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