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娟微博截圖(該微博現已刪除)
電視劇《甄嬛傳》角色“華妃”頭戴點翠
今天(23日),天津政協委員、青年京劇團程派青衣演員劉桂娟有點煩,她沒想到自己對藝術的追求竟招來了一片罵聲。一切都是因為一頭點翠頭面。制成點翠的羽毛需是從活的翠鳥身上拔取的,而劉桂娟在微博公開表態,為了對藝術負責,寧可多用一倍的翠鳥,這讓動保人士不能忍。這邊罵她虐待動物,可她卻堅稱這是“五毛”在故意找茬,于是輿論戰升級……
點翠是中國傳統的金銀首飾制作工藝,京劇青衣常用的頭面之一,根據所使用的翠鳥羽毛大小又分為硬翠和軟翠。點翠最早出現在漢魏時期,乾隆時代工藝水平已達頂峰。看過《甄嬛傳》的鄉親們,對“華妃娘娘”頭上的“點翠”都不會陌生,據說“華妃”頭頂中間的大鳳是當年的真品,如今市價一套點翠售價將近100萬元。
如果真要說,貴和美還不是點翠的最大特色。點翠所需的羽毛必須由活的翠鳥身上拔取,才可保證顏色之鮮艷華麗。硬翠一般取翠鳥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話稱“大條”)、尾部羽毛八根(行話稱“尾條”),所以一只翠鳥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約二十八根羽毛,病死的翠鳥其羽毛一般還不能制作好的首飾。
而劉桂娟在網上曬出的那頭點翠,粗略估計要用到80只翠鳥,而據她說,“梅蘭芳先生的點翠是顏色絕對相同的軟翠,一頭大概需要幾百只翠鳥”。這讓眾多動物愛好者心痛不已。可劉桂娟并沒有顧及這些,繼續在微博大談“對藝術負責,寧可多花錢,多一倍的翠鳥,也要買最好的” ,這種做法引起了輿論群起攻之。今日,《環球時報》微信公眾號刊登了胡雁的文章,文章全面梳理了劉桂娟演員卷入這場輿論之爭的過程,并對炫耀點翠錯在哪提出了五點看法。到底應該對藝術負責重要,還是珍愛動物生命?
以下是環球時報胡雁文章:
天津政協委員、知名京劇演員劉桂娟,這兩天在微博上被罵慘了。因為她頭上戴著的一個光彩奪目的頭冠,卻是用被生生拔下的翠鳥的羽毛制成的……可這位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女演員,卻堅稱這是“五毛”在故意找茬,不斷狡辯模糊問題的焦點……
珠翠滿頭亂顫,衣袂長袖翻飛似云團,黛眉杏眼丹唇與貝齒……京劇旦角的扮相,可謂盡美侖美奐,好似天上的仙女。
可是,京劇大青衣劉桂娟頭上一抹藍卻讓人心情復雜,近日卻招致無數鳥類愛好者和網友的口誅筆伐。
目前初中版的京劇教材已在豐臺區試用,將在全市推廣
而此番,由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改編自大陸同名話劇、臺灣新劇團創排的新編京劇《知己》,更讓我們看到了這種“成功探索”后面的“樣本意義”。《知己》的主創者,認為京劇姓“京”也姓“今”,并由此出發,大膽探索“京劇如何尋知己”的命題。
劉桂娟也不示弱,在微博上將反對聲音稱為“神經病”和“五毛”。
硬翠一般取翠鳥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話稱“大條”)、尾部羽毛八根(行話稱“尾條”),所以 也有網友聲援劉桂娟稱: 京劇是傳統的藝術由于其精湛精致,堪稱國粹,無論是服裝還是頭面還是其他各個環節,都是京劇國粹的一部分。
2月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京劇演員們在演出結束后向觀眾致意。
體育女主播半裸照 京劇造型性感美臀隱現
記者昨日獲悉,由天津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梅蘭芳金獎獲得者鄧沐瑋,梅花獎獲得者、程派傳人呂洋,以及全國京劇大賽金獎獲得者凌珂主演的京劇經典劇目《大探二》,將作為開封市首屆讀者文化藝術節的第二場京劇大戲,于10月20日晚在大眾劇院上演。
“馳騁江南把敵殺,消滅漢奸清匪幫,打得那日本強盜回老家……”40多年前,京劇名家譚元壽先生在《沙家浜》中塑造的八路軍指導員郭建光這個角色,給整整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月22日晚,修改版的八集紀錄片《京劇》播出完畢,有關這部紀錄片的話題卻沒有結束。紀錄片《京劇》在電視臺播出后,其中的一些常識性錯誤引來廣泛關注,比如將朱自清與周作人的照片排錯,稱周信芳為四大須生之一等。
2月22日河南電臺戲曲廣播邀請京劇荀派傳人孫毓敏,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劇《朝陽溝》第二代栓寶的扮演者韓玉生做客《梨園星秀場》欄目講述京劇荀派傳人孫毓敏的藝術人生,及本次在河南收徒的相關情況。
近日,國際比基尼小姐大賽選手身著比基尼并以傳統戲曲扮相出現的照片引發熱議。(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不過話說回來,比基尼大賽的目的本來就沒打算弘揚國粹,只不過借用了京劇頭飾作扮相。
“在去年7月舉行的第36屆國際比基尼小姐大賽中國總決賽上,采用了手工繡花比基尼和……
《城北說戲》大概算八卦、雜談一類,沒有貶義,也是重要的時代資料。
懷梆、四平調、南樂目連戲江蘇——昆曲、淮劇、揚劇、錫劇、蘇劇安徽——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 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臺灣——歌仔戲海南——瓊劇、臨高人偶戲廣西——桂劇、彩調、壯劇、桂南采茶戲湖南——昆曲、湘劇、祁劇、辰河高腔、
2月6日,裝扮成京劇美猴王的孩子們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表演。當天,一場“百猴快閃鬧新春”的藝術表演在紐約時報廣場舉行,近百名戴上京劇“美猴王”臉譜面具的兒童一齊亮相,并與市民和游客互動嬉戲,歡慶中國傳統猴年春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