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本月18日,重慶市各醫療機構的醫護、財務人員還要為僅僅實施了7天的醫療調價“善后”—清理期間多收的費用,為患者退費。
這場被戲稱為“史上最短命”的醫改,其初衷正是為了根治我國醫療體系的頑疾—以藥補醫,然而,由于大幅度增加了部分患者的醫藥負擔,此次醫改遭到抵制,以至于最終被重慶市衛計委、市物價局叫停。
回顧近年醫改,很多患者抱怨,醫藥費用上漲易、下降難,或是漲的多、降的少。而作為矛盾的對立面,醫院、醫護人員也在叫苦連連,工作壓力大,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而為了降低虛高藥價,政府、企業圍繞藥品集中采購展開的博弈更是演變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患者: 醫藥費不能承受之重
3月25日,《重慶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4年版)》正式實施,對六大類項目價格進行結構調整,其中大型設備檢查、檢驗類項目價格均降低25%,診查、護理、治療、手術類項目價格分別提高30%、30%、13%和13%。調整范圍內的7886個醫療服務項目中,降價類項目涉及1309項,提價類項目涉及6577項。
一位重慶醫生介紹,醫改后,費用增幅較大的是手術費用,比如剖腹產、闌尾炎手術分別上漲640元和600元。但在B超、CT等中大型檢測方面,病人有一定受惠。以胸腔B超價格為例,下降了30元。
不難發現,在此次調整中,機器的檢查費降了,但是需要醫護人員參與的檢查、治療費漲了。由于需要進行大型設備檢查、檢驗的患者畢竟是少數,而診查、護理、治療、手術等涉及的患者數量相對要多得多,所以大多數患者的感覺是醫藥費又漲了。
受沖擊最大的當屬人數超過3萬的重慶尿毒癥患者。3月31日下午,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當日眾多尿毒癥患者及家屬,對醫療調價后治療費用飆升表達不滿的照片。多名需要長期進行透析治療的重癥病人表示,醫改后,單次檢查費用較調整前上漲了幾百元,一般病人每月的費用要增加1000元以上。
調價同樣影響到需要做大量產檢的孕婦。重慶的準媽媽們反映,部分醫院普通產科掛號費由9元上漲到21元,常規彩超檢查由190元左右上漲到330元,常規產檢量血壓等項目均有十幾元左右的調價。
由于部分市民上街抵制,4月1日下午3點,重慶市相關部門召開全市電視電話會通知,本次價格調整停止,恢復到3月25日前的標準。并要求醫院對新標準執行以來(3月25日-3月31日)多收取的費用在兩周內退還,低于原標準部分,做記賬處理。
重慶醫改最終看似以患者的“勝利”告終,但回顧近年各地醫改,無論是“破除以藥養醫”還是“實施藥品降價”,更多患者感覺藥費并沒有降,而診療費用也漲了上來。去一趟醫院,看個感冒也要二三百元,更不要說大病了。
藥費為何難降?記者走進一些醫院,發現時下藥品兩極分化狀況非常明顯:一方面,醫生大筆一揮,開出的各種高價藥層出不窮;另一方面,低價藥有名無實醫院難尋。幾毛錢的維生素D、常用藥甲巰咪唑片、3元多一支的心血管疾病常用藥西地蘭、心臟病救命藥魚精蛋白注射液,還有低價常用藥諾氟沙星、普魯卡因、復方新諾明等在醫院“一藥難求”。
記者發現,在醫生開出的高價藥中,原創藥、專利藥占了很大部分。原創藥品、專利藥品在我國屬于單獨定價品種,在政策保護下,一些外資藥企不受政府指導價的“指揮”,趁機亂要價,并且通過給回扣等方式,誘導醫生開高價藥。為了誘導醫生開處方,一些醫藥代表還用“終身提成”來引誘醫生。
2014年5月,長沙曝出兒童生長激素銷售黑幕:一些醫藥代表,用高額回扣引誘兒科醫生濫開兒童生長激素,更有甚者還站在一些醫院的診室里監視醫生開處方。隨后,長沙衛生行政部門立案調查此事,并責令醫療機構暫停兒童生長咨詢及生長激素的銷售使用。
記者調研發現,藥企藥品進入政府招標目錄,再進醫院,到達患者手中要經過三道檻:首先,藥企藥品參加以省為單位的藥品招投標采購并且中標后,中標的藥品才具備進入公立醫院的資格;其次,以省為單位的藥品招標采購,只確定進入公立醫院的藥品名稱、成產廠家、劑型等,而藥品最終進入醫院,要看醫院是否采購,這得醫院領導點頭;第三,藥品進了醫院,要醫生同意開處方,藥品才能到患者手上。
知情人士透露,政府定的藥品指導價越高,藥企的中標價格越高,醫院明處15%加價的收益越多,醫院也就更愿意采購高價藥,與此同時,由于藥品的銷量取決于醫生的處方行為,價格高、回扣大的藥,越受醫生青睞。這就形成了一個高定價、大回扣的高價藥供應路徑。
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為高價藥埋單是老百姓。
去年,河南省出臺了《河南省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實施辦法》,對公立醫院藥品實行分類采購,減少藥品配送流通環節,切實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群眾用藥負擔。
焦作市醫改辦常務副主任寧繼學說:“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將全段看病費用報銷比例提高了10%至15%,個人負擔降到25%以下,對困難群眾來說是雪中送炭。隨著“互聯網+健康醫療”風生水起,網上掛號、遠程會診、手機查詢、移動支付等日益普及,患者就醫體驗明顯改善。
近日,隨著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南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工作任務》)出爐,2016年河南醫改的幾件大事兒算是敲定了。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解釋,所謂“臨床路徑”,就是對一些常見病采取“一口價”管理,讓患者就醫避免過度治療。
在最新的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會上,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重點介紹了醫改的“甘肅經驗”。
日前,《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公布,方案明確所有在京公立醫院實施醫藥分開,到2017年底全面破除“以藥補醫”機制。2012年,北京友誼醫院、朝陽醫院等5家公立醫院試點醫藥分開改革,取消藥品加成,同時設立醫事服務費,由醫保實時補償。
3月5日聽完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剛剛走上人民大會堂里的部長通道,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就被采訪兩會的記者團團圍住。李斌認為,通過遠程醫療解決基層看疑難病癥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大力推廣的緩解看病難的一個重要舉措。
對于清除盤根錯節的“硬骨頭”,使多年積累的體制機制頑疾在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中得以破解,社會各界充滿期待。
日前,臥龍區安皋鎮安皋村村民孫秀榮家屬高興地領到了24萬多元的新農合補助款。2015年我市大力實施醫改新政以來,全市受益居民達千萬人。
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和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降低虛高藥價。截至目前,全省的縣級公立醫院已全面實行公立醫院改革,取消醫院的藥品加成,增設藥事服務費,全面實行人員聘用制。
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和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降低虛高藥價。截至目前,全省的縣級公立醫院已全面實行公立醫院改革,取消醫院的藥品加成,增設藥事服務費,全面實行人員聘用制。
2015河南醫改有7大重點,加大社會辦醫各項政策落實力度。
劉延東強調,要以勇試深水、敢涉險灘的勇氣,以尊重規律、求實創新的精神,打好醫改攻堅戰。她要求各地各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抓好試點示范,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
這場被戲稱為“史上最短命”的醫改,其初衷正是為了根治我國醫療體系的頑疾—以藥補醫。
這場被稱為史上最短命的醫改,正是為了根治我國醫療體系的頑疾。
從3月25日到3月31日,重慶醫改僅僅持續七天便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