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曬出的深圳校服(中)在倫敦展出
重慶商報訊 國內中學的校服出現在倫敦V&A(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成為藏品!昨日下午,微博“英國那些事兒”發布的這則消息,瞬間引發全國網友關注,并登上新浪、百度等各大網站的實時熱搜榜。記者昨日了解到,來自深圳的這套中學校服也將被該博物館永久收藏。
校服跨國進入博物館
“聽說深圳校服進了英國博物館,有需要代購的找我好嗎?”昨日,在美國工作的深圳人車玲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最初大家都以為她在開玩笑,直到微博上也出現了相同的消息。
昨日,知名博主“英國那些事兒”最先在微博發布這條消息,在附上展覽的照片中,還有展覽對校服的注解:這是在深圳每個中學生每天都要穿的標準制服。很實用,而且非常舒服,所以很多學生畢業之后還會繼續穿。校服已經成為了中國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連漫畫里都會出現。
昨日,深港雙城雙年展品牌組主管謝瓊枝向商報記者證實了此事的真實性。謝瓊枝說,作為深港雙城雙年展的參展機構,位于倫敦的英國V&A博物館開設了一間單獨的房間,收藏能代表深圳過去的物品。這些展品是通過“快速回應征集”的活動,讓在深圳居住的人推薦而來,展品要能貼切反映深圳這個迅速變化的城市。
館方表示“永久收藏”
“當時收到了二十多種推薦物品”,謝瓊枝說,除了校服,還有代表深圳精神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牌匾、蓮花山上飛翔的風箏等,“校服是收藏項目中的第一個物品,受眾多學生的喜愛。”
今年21歲的丁炬丹是土生土長的深圳女孩,也是將深圳校服納入展品的提議者。她于2012年畢業于深圳中學,目前是上海同濟大學大三學生。昨日,丁炬丹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她一直關注深港雙城雙年展的官方微博,得知開啟“快速回應征集”的收藏項目后,便第一時間給對方發去推薦郵件,并配上校服圖片。她說,深圳校服穿著舒服,也很實用,不少同學上大學后也常穿,“沒想到他們采納了我的提議,深圳校服真的走向了國際,很激動自豪!”
昨日,倫敦V&A博物館當代產品設計策展人Corinna Gardner在微信上告訴商報記者,展廳所選的展品,都在講述著深圳當下的故事,在本次展出后,深圳中學校服將被倫敦V&A博物館永久收藏。
在海外憑校服認老鄉
雷霆今年23歲,6歲時跟著父母來到深圳。2011年,他畢業于深圳市第三高級中學,一年后留學日本。“去日本時,我帶了三套校服。”昨日下午,雷霆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深圳校服是全市統一的,穿在身上會有一種歸屬感。說到校服走向國際的感受,雷霆不禁笑起來,“果然是深圳學生在外認老鄉的象征。”雷霆說,有一次自己穿著校服褲,走在日本街頭,碰到一位同樣穿著校服褲的深圳老鄉。兩人對視會心一笑,最后還成了好朋友。
記者從深圳教育局公開的“關于修改《深圳市中小學校學生統一著裝管理辦法》的決定”中看到,學生裝的款式遵循的是“樸素,大方,美觀,實用”,款式是由學生、家長、學校代表和專家投票評選而出。昨日,深圳市教育局學校安全管理處王老師告訴商報記者,深圳從2002年開始統一校服,博物館展出的那套是中學冬裝運動服,男女同款。
本地調查
款式師生投票決定
用料注重耐磨耐臟
昨天下午3點,記者來到重慶市二十九中,正值下課,同學們三五成群在校園中穿梭,大紅色調的校服分外惹眼。記者看到,學生們穿著的這套校服以灰色和紅色為主色調,屬于寬松休閑運動系列,左胸前印有二十九中的校徽。高一4班的王星瑞同學告訴記者,“上學時都要穿校服,有重要集體活動的時候,校服就更能代表班集體的形象了。平時偶爾也會穿,因為耐磨耐臟,適合體育運動。”
二十九中德育處副主任楊清雁告訴記者,初中高中的校服都是統一的,穿著校服除了方便管理,也能展現學生的精神面貌,同時也能防止學生在穿著上有攀比心理。
“我們學校的校服是由大家投票選出的。”重慶市第八中學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楊華告訴記者,去年學校向全校師生征集設計創意,然后由全校師生投票選出最喜歡的款式。現在使用的校服有三套,冬、夏、春秋各一套。春秋季的校服,就是襯衣配毛衫,同時還搭配領結,在校服的左胸前,配有八中的校徽。楊校長說,學生平時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因此在用料方面會考慮到耐磨、耐臟的問題。另外,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考慮,校服的背面還設計了反光條。為了減少家長購買校服的經濟負擔,在價格制定的時候,學校也參考了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的意見。
觀點
校服可增強團體歸屬感
北京師范大學創意研究院副院長、成功優雅國際形象顧問公司首席形象禮儀專家張玲認為,被高度認同的校服可以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以深圳校服為例,色彩選擇和線條設計超越了目前國內大多數校服的局限,具有可以跨越年齡、跨越地域的品位,這是學生課后,以致畢業之后都愿意穿著的基礎。
張玲說,校服會增強團體的歸屬感,在校生和畢業生對校服的認同,也是年輕人對所受教育環境的認同和自豪。張玲稱,在中國校園文化中,校服應能夠體現一種與時代同步的品位,這樣學生才會從內心愿意穿。(記者 談書 方芳 實習生 王萍)
青春的印跡里總有校服的影子,松松垮垮、難辨男女,但進入這所高校,仿佛走進了小清新的電影片場,百褶裙、墨綠領結、白襯衣,一片“英倫風”。伴隨“英倫風”的還有學校的“魔鬼”制度:6點自習,6點半跑操,8點上課……走,跟著記者瞅瞅去。
伴隨“英倫風”的還有學校的“魔鬼”制度。
青春的印跡里總有校服的影子,松松垮垮、難辨男女,但進入這所高校,仿佛走進了小清新的電影片場,百褶裙、墨綠領結、白襯衣,一片“英倫風”。 伴隨“英倫風”的還有學校的“魔鬼”制度:6點自習,6點半跑操,8點上課……走,跟著記者瞅瞅去。
學生的衣服上的反光條反射出刺眼的光。
校服從學生穿著的場合上可分為禮服、常服和運動服。
同時,學校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學生穿著或購買校服。
近日有爆料稱,福州金橋學校要求學生定制校服,兩套880元,有網友直呼“穿不起”。
近日,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這是第一個國家層面系統構建校服治理體系的指導性文件。
繼國家標準委發布中國首個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產品的國家標準后,昨天,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
早前由新浪校園和臺灣校園微博發起的最美校服女生巔峰對決中,來自大陸組的16歲女生高晴打敗臺灣組上過臺灣知名娛樂節目康熙來了的田蜜妮榮獲最美校服女生冠軍。
昨日,深圳市教育局學校安全管理處王老師告訴商報記者,深圳從2002年開始統一校服,博物館展出的那套是中學冬裝運動服,男女同款。張玲稱,在中國校園文化中,校服應能夠體現一種與時代同步的品位,這樣學生才會從內心愿意穿。
國內中學的校服出現在倫敦V&A)博物館成為藏品!
學生著裝工作涉及面廣,質量和式樣不僅關系到教育行業形象,也關系到學生的安全與健康,因此,穿不穿校服,穿什么樣的校服,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和家長所關注的問題。
中小學生統一著裝征求意見書要存檔保存,以備檢查。
當前,對校服呼聲最高的就是校服款式和面料舒適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