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拿到年終獎了嗎?今天你收到花了嗎?你覺得你幸福嗎?每個時代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作為一種主觀感受,幸福到底是源于與他人比較后的優越感,還是來自內心低欲望的知足常樂?
華西都市報13日從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發布的《國民幸福報告2014》,在健康、收入、婚姻、學歷、職業等各個方面對構成幸福的密碼進行解讀,揭示當前中國百姓的幸福現狀。
國民普遍感到幸福
一線城市幸福感不如想象中低
總體來看,我國居民普遍感到幸福,幸福指數在130以上,城鎮地區居民幸福指數為133.1,略高于農村地區居民的127.0。從省際來看,幸福指數最高的是山東省,為147.5。
此外,在北京、上海這兩大因房價高聳、生活壓力大常被國民抱怨的一線城市,人們的幸福感并不如想象中低—京滬兩地的幸福指數均為135.0,在接受調查的29個省市中并列第七位。
“逃離北上廣”的呼聲曾一度高漲,人們習慣于將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生活質量、幸福感等對立起來。而近年來,當這股余音還未散去,有一些年輕人又選擇了“逃回北上廣”,本報告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人們認為大城市幸福感低的慣性思維。
有錢不一定任性
熬夜換來的錢不能增加幸福感
物質財富仍是決定幸福程度的關鍵因素。報告顯示,收入或資產越高,幸福指數也更高。以收入為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最高10%的人群幸福指數高達142.3,而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最低10%的人群幸福指數僅為122.0,相差近20個點。但有錢就一定可以任性嗎?數據顯示,收入最高10%的人群,若身體不健康,其幸福指數僅為123.0,還不如收入墊底10%但身體健康的人群(其幸福指數為126.7)。
那掙夠多少錢才可以幸福呢?報告發現,每小時工資為20-30元時幸福指數達到峰值,超過30元后幸福指數便開始回落。有趣的是,小時收入30元以上的白富美與高富帥與小時收入在7-12元之間的屌絲人群幸福指數相當!同時,從每天的工作時間來看,工作時間越長越不幸福,每天工作8小時之內的人群幸福指數在134左右,而超過11小時的人群幸福指數則降至126.8。因此,通過加班熬夜換來的血汗錢并不能增加幸福感。
結婚真的比較幸福
但男女婚后感受各異
報告發現,已婚人群幸福指數最高,為131.5,同居人群的幸福指數位居第二,為130.3,未婚人群排名第三。離婚、分居等經歷婚姻失敗的人群,幸福指數較低,其中,分居人群的幸福指數最低,為100.7。
從年齡層面來看,20-30歲的未婚人群幸福指數為126,尚可以逍遙自在,但若是到了30-40歲仍未婚,幸福指數已降至119.8。
有趣的是,盡管步入婚姻殿堂總體可以帶來更高的幸福感,但男女卻各有差異。婚姻大幅提高了男性的幸福感,但女性成婚后的幸福感低于成婚前。用數據來看,未婚男性的幸福指數為121.8,結婚后上升至131.0;而未婚女性的幸福指數為137.4,結婚后下降至132.1。這其實也不難理解,結婚后男性的飲食起居有了人照顧,而女性會發現婚前浪漫的憧憬變成了柴米油鹽等瑣碎的現實。
60后最不幸福
家庭壓力大是關鍵因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段幸福的旅程,但婚后撫養子女、贍養老人的壓力也成為幸福殺手。數據顯示,“60后”成為最不幸福的人群,幸福指數為125.2。不難理解,“60后”現在既要承擔撫養子女的義務,還要擔心子女的教育、就業、結婚、買房等問題;同時,“60后”的父母年事已高,也加重了他們贍養老人的負擔,“上有老、下有小”的兩座大山給生活帶來了許多壓力。“90后”的幸福指數最高,為151.8。
學歷越高越不幸福
男博士比女博士更不幸福
令人驚訝的是,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未創造出更高的幸福感。整體來看,學歷程度越高的人越不幸福,幸福指數最高的是小學畢業生,達到133.3,博士學歷人群的幸福指數最低,僅為121.0。而單身博士近乎不幸福,幸福指數僅為109.4。從性別來看,數據一改民間語境中女博士的弱勢地位,發現男博士比女博士更加不幸福,男博士為117.1,女博士為121.6。
國企員工不如想象中幸福
體制內負責人幸福指數較高
國企員工因為工作穩定、福利好受到大眾羨慕,但調查發現,他們并不如人們想象中那么幸福,幸福指數為132.6,僅稍高于幸福指數最低為131.3的私人企業員工。中外合資企業與中國港澳臺獨資企業員工的幸福指數最高,分別為141和141.4。
從不同職業人群的幸福指數來看,從事農林牧漁生產的人群幸福指數最低,為125.5;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幸福指數位居第二,為138.3;軍人的幸福指數最高,達156.7。(記者童星燕)
“國民幸福指數”是前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2012年提出的政見,“幸福指數”涵蓋指標包括如健康、環境、教育、居住、文化、就業、休假等項目。“立法院”今天三讀修正通過“預算法”的部分條文,刪除“國民幸福指數”作為“政府機關”擬編概算的參考資料。
但值得注意的是,機動車的急劇增加、出行時間長等因素,導致三座一線城市的交通出行指標,均低于城市平均水平。
今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官方微博“央視財經”發布2015國民大數據:中國四成居民感到幸福。《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國民大數據: 過去一年,中國四成居民感到幸福;剩女幸福感遠超剩男; 通勤時間最長的城市,竟是長春; 最被百姓看好的行業——電子商務、健康醫療、金融業;(原標題:2015國民大數據發布:中國四成居民感到幸福)
從年齡層面來看,20-30歲的未婚人群幸福指數為126,尚可以逍遙自在,但若是到了30-40歲仍未婚,幸福指數已降至119.8。從不同職業人群的幸福指數來看,從事農林牧漁生產的人群幸福指數最低,為125.5;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幸福指數位居第二,為138.3;軍人的幸福指數最高,達156.7。
《國民幸福報告2014》發布,揭示當前中國百姓的幸福現狀。
如果你生活在山東、身體健康、已婚、家庭壓力小、每小時收入20至30元、每天工作8小時以內、學歷為小學至大專,那你就處于中國最幸福的人群中。國民幸福指數以100為參照基點,表示居民的主觀幸福感一般;以50為一個間隔,如回答“不幸福”與“幸福”的指數分別為50、150。
如果你生活在山東、身體健康、已婚、家庭壓力小、每小時收入20至30元、每天工作8小時以內、學歷為小學至大專,那你就處于中國最幸福的人群中。國民幸福指數以100為參照基點,表示居民的主觀幸福感一般;以50為一個間隔,如回答“不幸福”與“幸福”的指數分別為50、150。
如果你生活在山東、身體健康、已婚、家庭壓力小、每小時收入20至30元、每天工作8小時以內、學歷為小學至大專,那你就處于中國最幸福的人群中。國民幸福指數以100為參照基點,表示居民的主觀幸福感一般;以50為一個間隔,如回答“不幸福”與“幸福”的指數分別為50、150。
新經濟基金會關于生態與人類幸福之間關系的“幸福指數調查”評出了全球10大最幸福地方,跟隨《英國電訊報》一起看看哪些地方榜上有名吧。
5個項目中日本在“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風險”2項上高居首位,“居住與環境”排第10,“健康與安全”則排名第16。高于日本的5個國家由高至低依次是荷蘭、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美國排名第29。
綜合外電報道,一個聯合國9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丹麥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排名其后依次是挪威、瑞士、荷蘭及瑞典。據報道,比中國更幸福的發展中國家包括菲律賓、贊比亞、羅馬尼亞、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利比亞、印度尼西亞、越南、阿爾巴尼亞、安哥拉、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委內瑞拉、墨西哥、巴拿馬等。
據英國《衛報》5月21日報道,在過去的20年中,英國的職工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研究人員表示,如果雇主們能夠讓職工們參與到公司決策中來,員工們這樣那樣的焦慮會少很多。
核心提示:幸福,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對生活最質樸的愿景,也是社會發展要達到的重要標準。北京平谷:2011年底北京市平谷區第四次黨代會,提出十二五期間建設“幸福平谷”,并發布了“行動綱要”。幸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永恒期盼,讓我們拭目以待那一幅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圖景。
對于清單上所列的感恩事情,不需要做出像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或者是像我對奶昔的喜愛這種深沉的判斷,重要的是要寫出使你感恩的五件事。通過每天列感恩清單,你會重新讓你的大腦向積極的方面思考。
今天下午,廣東省統計局發布《2010年建設幸福廣東綜合評價報告》,首次發布廣東全省21個地級市建設幸福廣東水平指數、發展指數和綜合指數。對于廣東首份“幸福指數”綜合評價報告,有很多地方出乎大多數人意料,其中,人均GDP位居廣東省第一的深圳,幸福廣東綜合指數僅列珠三角地區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