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盼打造優良的“創新生態”
——第三次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報告之二
中國科協“第三次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課題組
1.青年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創新活動,急盼改善創新條件和環境
40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占科技工作者總人數的62.4%,其中近四成獲碩士及以上學歷,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
35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從事研發工作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齡段
35-39歲科技工作者中參與研發活動、發表論文及獲得專利的比例最高,分別為62.5%、53.2%和17.7%
35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中有46.5%認為我國創新人才培養環境較好,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
近六成35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認為自己主持項目數量偏少,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的科技工作者
創客群體是我國科技工作者隊伍中的新生力量。圖為兩名創客在商量設計方案。新華社記者 劉續攝
青年科技工作者處于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是科技隊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軍。調查顯示,當前我國40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接受系統教育比例較高,總體學歷層次高,對我國創新環境和個人發展比較有信心,但他們獲得所需的科技資源相對困難,應當引起充分關注。
學術交流機會、職務職稱晉升是青年科技工作者關注焦點
一是自認在機會均等、自主創新方面限制較多。35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中近六成(58.1%)認為自己主持項目數量偏少,顯著高于35-44歲、45歲及以上等年齡組的49.0%、38.0%。同時,青年科技工作者普遍反映自己在工作中的自主性不強,只有37.8%的35歲以下科技工作者表示自己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決定開展工作的方式,低于35-44歲、45歲及以上年齡組的38.9%、44.4%。
二是缺乏學術交流機會。調查顯示,35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中,39.3%認為工作中的主要困擾是缺乏業務和學術交流,其中反映最強烈的是大型企業的青年科技工作者;2012年曾經參加過學術會議比例為39.1%,明顯低于35-44歲、45歲及以上年齡組的50.9%、53.7%。同時,35歲以下科技工作者中逾八成反映參加學術會議困難,其中最突出的困難和障礙是“缺乏信息,沒有機會”(44.6%),“太忙,沒有時間”(33.6%),“會議收費太高”(28.4%),“沒有差旅經費”(25.7%)。
三是對職務職稱晉升和收入的滿意率低。調查顯示,35歲以下科技工作者對職稱職務晉升方面的滿意率最低,表示滿意的還不到四分之一,對收入的滿意率情況也是如此。此外,盡管各年齡段的科技工作者普遍反映收入低、待遇較差、生活壓力大,但青年群體的感受更加強烈,35歲以下科技工作者中三成考慮過換工作,其中近六成(58.7%)把收入待遇太差作為更換工作的理由,這表明對經濟狀況的不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職業忠誠度,也對他們的創新熱情造成了負面影響。
完善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
一要改進現行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加大對基層一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力度。要優化科技資源分配,尤其要加大對處于職業生涯起步階段和早期階段的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勵其勇于創新創業;鼓勵嶄露頭角、勇擔風險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參與公平競爭,加大青年科學基金和青年科技創新計劃的資助規模與資助強度,探索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持續滾動支持的機制。
二要加快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激勵青年人才成長。要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現行的人事制度,根據科研規律設計體制機制,實行評聘分開,通過資格認證和職務職稱晉升這兩種途徑認定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水平,結合業績考核和科技人才評價制度實施滾動進編和動態進編,以滿足青年科技工作者合理的職稱職務晉升愿望和訴求。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更能體現科技工作者職業特點和勞動價值的薪酬制度,根據科技工作者對科研項目的時間投入和智力貢獻引入績效補貼,打破完全以職稱職務級別為衡量的薪酬分配制度。
三要高度關注非公企業和新興產業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充分發揮企業和高科技園區科協系統的作用,由企業科協和高科技園區科協定期向所屬青年會員發布學術交流的會議信息,協助企業聯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同行組織論壇進行學術交流,促進產學研知識融合和人員交流;要創新學術交流形式,最大限度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影響力,為非公企業、特別是新興產業非公企業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資訊交流和知識服務;通過發展“工程師專業技術資格認證”等措施,逐步解決非公企業青年科技工作者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問題。
四要發揮科技社團在學術交流和人才舉薦中的獨特優勢。要發揮科技社團學術交流的優勢,多為青年人提供成本更低、形式多樣的交流機會。呼吁院士專家參加以青年科技工作者為主的學術沙龍,鼓勵科技社團重視發現有重大創新潛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通過表彰和舉薦等形式使更多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加強科研團隊建設,形成合理的年齡梯隊和職稱結構,鼓勵功成名就的專家幫扶、提攜青年科技人才,并與青年科技人才分享資源。
1月28日上午,民權縣領導楊思松帶領農業、農技、植保、土肥專家一起深入王橋、林七、孫六等鄉鎮麥田查看小麥苗情。
“這是周麥22,精量播種每畝要控制在7.5到9公斤,下種后要及時澆水。”10月10日,記者在寶豐縣石橋鎮萬畝小麥高產創建示范方里看到,該縣農業局農藝師正在田間指導村民抗旱播種小麥。
4月7日,濮陽開發區皇甫辦事處馬辛莊村農業技術人員在麥田里對群眾進行技術指導。高林 管澤銘 攝
“眼下正值小麥拔節期,也是紋枯病、黃矮病等的侵染擴展高峰期,又是麥蜘蛛等地下蟲害的危害盛期。據介紹,3月21日以來,該市開展的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活動中,1200多名像閆長海一樣的農業科技人員奔赴農業一線,活躍在田間地頭,開展包村服務,指導農業生產。
映象網商丘訊(記者 曾巖 尚海東)“三夏”期間,民權縣各單位把服務“三夏”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和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重要標準之一,及早行動、精心部署,確保“三夏”工作順利進行。
該市結合實際,及時印發了秋作物田間管理技術意見,針對不同類型區、不同作物、不同生長時期,提出相應管理措施。
據統計,舞陽縣“田園110專家服務團”已深入農村開展農技培訓36次,累計培訓農民4萬多人次,培育農民技術人員1萬余名,領辦規模特色種植、養殖基地130余個,帶動2萬余戶農民致富。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正式印發《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負責人:目前,中國科協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落實《實施方案》的具體舉措,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中國爆米花小販,完爆美國科技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