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北京1月2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了2014年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其中,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也就是GDP比上年增長7.4%,增速比前一年下跌0.3個百分點,創新世紀以來中國年度GDP增速的新低。在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會不會繼續“下臺階”?未來增長動力在哪里?”等一系列問題備受關注。
GDP增速降至7.4% 應該怎么看
GDP是這份成績單中最受關注的一個數據。數據剛一出爐,評論鋪天蓋地,樂觀的說“2014年中國GDP突破10萬億美元,為日本24倍”,悲觀的則說“2014年中國GDP同比增7.4%,創24年新低”。到底該如何看這一數字?馬建堂的觀點是,中國的GDP總量與世界其他經濟體相比,仍然很大。而如果從與7.4%配套的指標,比如通脹率、新增就業人數等來看,經濟運行仍在合理區間。
馬建堂:與7.4%相配套的物價漲幅比較低,2%,老百姓得到了低物價上漲的實惠。就業也總體平穩,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超額完成1000萬人的任務,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這四個指標配合在一起,可以說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
今年經濟四大關切 如何面對
經濟增速放緩在預期目標內,經濟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不過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步入發展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在2015年將會如何走勢,有四大關切需要面對。
關切一:中國經濟會不會繼續“下臺階”
投資增速、出口增速、居民收入增速等一系列數據均創下不同階段新低,這讓很多人擔憂,這些創出新低的數據會對2015年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對此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2015年仍將保持平穩增長。
姚景源:我們從三架馬車來看,出口的外部環境2015年肯定會好于2014年,消費,從發布的數據來看,電子商務消費居然增幅可以達到50%以上。2015年保持7%以上的增長不會有問題。
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分析,由于房地產市場調整和制造業淘汰過剩產能仍在進行中,投資增速顯著放緩,預計未來幾個季度經濟增速將在7%左右。
關切二:增長新動力去哪里找
雖然未來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一些深刻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昔日熱鬧的小鋼廠、水泥廠先后停產關門,而快遞企業卻忙的四腳朝天,這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傳統增長引擎開始熄火,第三產業呈現勃發之勢。這會給薄霧中的2015年經濟帶來多少希望呢?馬建堂認為,這是未來發展的新動力。
馬建堂: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1%,快于第二產業的7.3%,服務業的比重提高到48.2%,第二,與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有關的新興業態快速發展。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快遞業務量增長51.9%。新產品、新行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加速成長,新的動力正在加快孕育。
改革開放所激發的創業創新,更是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去年的商事制度改革后,3至11月,短短9個月,市場主體就增加了1005萬。而在浙江義烏市郊的一個普通小村莊,就聚集著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經營2800多家網店和近30家快遞公司,匯豐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類似的“小微企業”都正迸發轉型升級的動力。
屈宏斌:我們一談到創新,其實不能夠完全的簡單的說它僅僅是創業,實際創新也包括我們鼓勵中小企業,尤其是培育這些小企業的發展,這本身也是一個創新。
關切三:2015年樓市會有多糟糕
另外房地產開發投資大幅回落,實際僅增長9.9%,引發眾多關注。約占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兩成的房地產行業對中國經濟全局的影響不容小視,2015年房地產市場走向如何?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
沈建光:貨幣政策轉向之后,包括房地產限制措施的改變,去年11月、12月房地產銷售出現回暖,特別在一線二線,這為今年房地產企穩打下了基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則認為,由于房地產將呈現弱增長態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很難恢復到過去水平。今年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可能比去年相對溫和,可能成為房地產‘筑底’的年份。
對于未來樓市預測,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較為一致的共識是:行業正迎來回暖轉機,但仍在內部不斷調整中。即便未來反彈回升,房地產超級大繁榮時代已經完結。
關切四:降準降息靴子何時落地
昨天公布的一系列數字也讓貨幣政策在內的宏觀政策走向成為熱議的焦點。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目前貸款基準利率進一步大幅下調的空間不大,相比之下近期降準的預期更強烈。
連平:不排除還會有降息、降準這樣的小幅度調整的可能性,但我們對大幅度降息和降準不抱有希望。我覺得動的話上半年的可能性大些,因為上半年壓力更大。
不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認為,今年一季度應該不會降息和降準,雖然市場有流動性的需求,但是央行更多會通過定向調控來解決。(記者 公秀華)
流行的看法認為:中國經濟下行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自身的結構性因素造成的,投資拉動不可持續,因為4萬億的教訓就在眼前,繼續靠投資拉動會造成債務過量累積,以及大量產能過剩(剛剛閉幕的中美戰略對話會議上,中國產能過剩竟成了國際問題)。
央行和銀監會加強票據業務監管,要求銀行嚴格審查貿易背景真實性,嚴格規范同業賬戶管理;銀監會被傳出近期向部分城市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其停止新發分級型理財產品。
2015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再度展現其艱難、曲折的一面。主要經濟體增速普遍放緩,新興市場受到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和資本外流的沖擊,股市和匯市波動引發投資者恐慌。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從國內看,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進一步顯現,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換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鞭炮的聲響仍在耳邊縈繞,年味的濃釅猶在心頭蕩漾,剛結束長假的人們,相繼踏上重返工作崗位的歸程。當今中國,正處在由大向強的“關鍵一躍”,經濟社會發展既有中流擊水的暢快,又有亂云飛渡的風險。
從經濟監測預警指數走勢看,綜合合成指數和擴散指數的分析預測結果,未來6個月中,中國宏觀經濟景氣將現觸底并小幅反彈的跡象,但整體波動仍將處于下降周期,本輪景氣周期的收縮期較之以往更長一些,預計2016年我國經濟仍可保持6.5%以上中高速增長。
治大國如烹小鮮,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階段更替、結構轉換、模式重建、風險釋放的關鍵期,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松弛懈怠,“油鹽醬醋”都要恰到好處,火候更要適當。當前,盡管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和矛盾仍然錯綜復雜,但中國經濟完全有理由穩步邁入2016。
李克強總理認為,改革、開放與國際合作的有力結合是多年來中國增長故事的核心要素,因而2016年,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拓展國際經濟合作。
APEC成員經濟總量占據全球六成、貿易總量占世界一半,在世界經濟版圖中舉足輕重。
廣闊的空間,巨大的潛力,并非虛詞。
在看到眼前數字的同時,看看長遠。經濟社會發展都是有具體語境的,是漫長歷史進程中的一段,任何政策措施的制定推行都要立足眼前、著眼長遠。
業內人士認為,相對2008年的短暫熱炒,中國全民體育消費的元年真正到來了。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主管周景彤表示,三季度以來,經濟金融雙雙趨冷
目前中國仍是‘汗水型’經濟,靠創新技術獲取利潤的份額并不大,靠拼勞動時間來賺錢
2007-2013年,國家總資產從284.7萬億元增加至691.3萬億元,增長406.6萬億元,年均增長67.8萬億元;同期,國家總負債從118.9萬億元增加到339.1萬億元,增長220.2萬億元,年均增長36.7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