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金華1月20日電 20日,記者獲悉,因虛構一家34口滅門慘案的信息,浙江浦江2名新興網絡自媒體“主編”被浦江縣公安局處以治安拘留的處罰。
陳某、周某是新興網絡自媒體浦江某微信公眾號的“主編”,為了使自己創辦的微信公眾號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兩人花費了不少心思。1月13日晚,陳某、周某將一則合伙編寫的虛假信息“昨晚,浦江,震驚全國!一家34口滅門慘案!傳瘋了”發布在了微信公眾號上。僅標題中的字眼,就深深刺激了閱讀者的神經。這條信息確實“震驚”了不少人,不僅被廣大網民紛紛點擊閱讀、轉發,還引起了浦江縣公安局的高度關注。
1月14日,民警一上班就將陳某、周某傳喚到了公安局做進一步核查。陳某、周某承認將一則虛假的網絡信息中的相關內容改成了浦江以及浦江地點,并將虛假信息發布在了由他們負責編輯的微信公眾號上。在公安機關的要求下,兩人刪除了信息。然而,該信息已經被2萬多人閱讀、瀏覽,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嚴重擾亂了正常社會秩序。經過進一步的調查取證,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七條、第二十五條之規定,浦江縣公安局于昨日對陳某、周某分別處以治安拘留10日的處罰。
“浦江網上110”提醒:信息網絡越來越發達,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平臺信息,網絡不會游離于法律之外,我國相關法律明確規定,互聯網服務的提供者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危害國家安全、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或侮辱誹謗他人的信息。網絡上的言論自由不能沒有邊界和限制,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利益,不能對現實生活和社會形成危害。一個公民在享受網絡上的自由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義務自覺維護網絡秩序。當前,新興自媒體越來越受到關注,自媒體主辦人員要把好關、守好門,確保上網內容的真實準確,這是對網民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具體體現,也是確保自媒體日久常新的法寶之一!(記者 胡豐盛 通訊員 張雅娟)
近日,在網絡上傳播一條《地震警示,河南》為題目的“地震信息”,以所謂“河南南陽7月10日凌晨出現的大規模蛤蟆遷移”為由,說“未來兩個月內中國還將發生7級以上地震,湖北、河南等地為重點,地震震級可在7.3-8.0級,初預測震點駐馬店、南陽地段”。
河南修武縣警方14日通報,因在微信朋友圈散布“焦作云臺山景區二號洞塌方”謠言,4名發布者受到了警方行政拘留和罰款的處罰決定。
時長:28分44秒
記者昨天從公安部獲悉,針對近期少數網民圍繞股市波動、天津港爆炸事故、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等一些重大突發事件和國家重要活動,在互聯網和微博、微信大肆編造傳播謠言的情況,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機關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截至目前,依法查處編造傳播謠言的違法犯罪人員197人,責成相關網站關停網絡賬號165個。
越是重大事件,越是容易謠言漫天。天津濱海新區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發生后,不實信息、謠言就在網上瘋傳。比如“天津已混亂無序,某商場、超市被搶”等等,雖然被辟謠,但仍有不明真相的網友在傳轉。
7月23日,記者從河南省信陽市公安局羊山分局獲悉,劉某因未經核實在網上發布“多名小孩丟失、器官被挖”的謠言,引發網民熱議,對當地群眾造成心理恐慌,公安機關依法對其拘留5日。
防騙類“謠言”關鍵詞討論熱度高的省份主要有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和廣東。而對食品安全類“謠言”關鍵詞討論的比較多的省份主要是山東、河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和廣東。
記者從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警方獲悉,6月18日在網上及微信圈散布“南堡開發區發生爆炸死傷多人”的違法行為人翟某某因散播謠言,故意擾亂公共秩序,已被警方依法給予了相應治安處罰。
20日,記者獲悉,因虛構一家34口滅門慘案的信息,浙江浦江2名新興網絡自媒體“主編”被浦江縣公安局處以治安拘留的處罰。陳某、周某是新興網絡自媒體浦江某微信公眾號的“主編”,為了使自己創辦的微信公眾號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兩人花費了不少心思。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這些謠言有很強的規律性。
一條關于遼寧將下調采暖費的消息在網上被惡意謠傳。
據央廣報道幾天前,一條關于遼寧將下調采暖費的消息在網上廣泛傳播,遼寧省公安廳認定該消息為謠言,并對18人因傳播“采暖費調整”謠言進行了查處。與此同時,為了遏制謠言信息進一步傳播擴散,公安機關對網上轉發謠言信息的人員全面開展調查,現已依法查處相關人員17人,其中罰款3人,教育訓誡14人。
日前,一些人利用微信“朋友圈”散布“警方在醫院門口擊斃暴恐分子”“西四環又現不明槍聲”等謠言,被依法查處。
新疆烏什縣阿克托海鄉尤喀克麥蓋提村村民艾爾肯·色提瓦爾地說:“謠言有一張猙獰的面目,它會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嚴重危害。羅甜說:“我十分害怕孩子丟失這樣的事,看到這樣言之鑿鑿的信息,當然會第一時間擴散開,希望能有人提供線索幫助那位家長。
7月28日,莎車縣發生一起嚴重暴力恐怖襲擊案件,造成無辜群眾37人死亡,13人受傷,31輛車被打砸,其中6輛被燒。 對于為什么要編造虛假內容,阿巴拜克熱木說:“我不在乎我寫的東西是真是假,我只想吸引更多人注意,形成輿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