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新聞標題黨,是一種病。這個病已經治了很久,但還沒有除根。
比方昨天,某家喻戶曉的門戶網站轉載了一條社會新聞,火了,光評論就6000多。一則短消息為何引來如此聚焦?肯定是標題“立了功”——《女子遇強奸謊稱喝水跑出門求救 身上僅穿內褲》。這個題目很惹眼,暗示女子上身全裸,很多人會忍不住“手賤”一下。
但內文顯示,這位受害女子跑出屋時,是“身穿內衣褲”,而非“僅穿內褲”。二者的區別,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皟H穿內褲”,意指女子裸露兩點,這種場面很反常很驚人;而內文說女子身穿內衣褲,那么肯定不止內褲,可以包括秋衣秋褲,甚至厚實的毛衣毛褲,起碼可以確定,該女子并未露點。這則新聞,內文否定了標題。
所以,這則新聞轉載時被改換標題后,不僅是標題黨,而且成了赤裸裸的假新聞。假新聞是行業的恥辱,是被打擊的對象,也是新聞從業者的污點。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那么這則轉載的新聞為何連“命”都不要了呢?顯然是為了騙點擊量。新聞當事人明明身穿內衣褲,編輯似乎“不經意”間去掉一個“衣”字,感官刺激頓時強烈起來。點擊量有了,職業道德也就無足輕重了。
標題黨是病,并且花樣很多。其中有“斷章取義病”,有“無中生有病”,有“狂躁妄言病”,有“暴力傾向病”。而把“內衣褲”換成“內褲”的標題黨,是種最難治的病——“性病”,發病率和道德存量成反比,容易患病,還容易復發。
標題黨捏造新聞事實,說當事人“僅穿內褲”,是為了迎合和挑動低級趣味,動機十分猥瑣。并且他們確定,這個啞巴虧讀者吃定了。因為吃了虧,也只能怪自己手賤,嚷嚷出去,反倒顯得自己低級趣味。這一招很高。
把“內衣褲”改成“內褲”,就招來了6000多條評論。這是一種導向和鼓勵。編輯想必會竊喜,如果是新手編輯,他會慶幸找到了“方法”。但是,對互聯網環境來說,這很可能形成惡劣的示范效應,讓標題黨死灰復燃,甚至重新泛濫。
利益使然,不講道德,手段猥瑣,沒有風險,這是標題黨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出現一兩個標題黨不可怕,怕的是一兩個標題黨不受罰反得利。這很容易導致互聯網行業逆淘汰,劣幣驅逐良幣。
互聯網是信息集散地。有健康的互聯網才有健康的輿論場。標題黨心不干凈手又臟,死而不僵,必須死死盯住,一刻也不能走神。(中國青年網評論員 王海)
尊重讀者,就請不要誤導讀者,減少不必要的價值沖突;尊重同行勞動,就請確保轉載傳播不損害原意,這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
現在無論是報紙、雜志還是吧文、網絡信息,都會時不時地出現一些看上去十分“醒目”的標題,這些標題讓讀者看了覺得一定是爆炸式的消息,然而讀了文章才知道和標題所說的相去甚遠!
讀者不是傻子,不可能一直被“標題黨”忽悠。一些媒體自作聰明,到最后真正損傷的是自己的公信力。
為了使平淡無奇的內容吸引更多的讀者、網民關注,片面追求標題的精彩,很多媒體從業者忽視甚至無視標題與內容的貼切關系,成為標題黨的一員。
標題黨是怎么煉成的?
在一個健康的輿論環境中,單一具體事件上升為公共輿情事件,事件背后的深層社會問題往往是輿論關注的焦點。圍繞公共事件暴露出的社會問題,各種觀點博弈、交鋒,客觀上推動了社會治理能力的進步。
時長:35分08秒
北京時間5月28日下午消息,微軟今天宣布將在應用商店Windows Store中實行更嚴格的審核程序。微軟將清理商店中的雜亂應用,包括與其他著名應用圖標相似的山寨應用,還有圖標和內容無關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