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4年的中國文化產業,可謂上有政策陽光雨露,下有資本市場鼎力扶持,日子過得那是一個“爽”字了得。
平均每6天就會在行業內發生一起影視類產業并購案,1600億元資本如猛虎下山般撲向文化產業。再加上阿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大佬進場攪局,讓一向被視為“小圈子”的影視傳媒圈在資本的高燒下“痛并快樂著”。更為關鍵的是,在政策、資本、市場三重合力的共同推動下,國內文化產業正從一味地模仿國外影視劇模本,開始加入屬于華夏民族自有的文化元素。
我們深信,在文化產業中注入國內目前發展最快的互聯網思維,利用國人幾乎人手一機的移動互聯網,中國文化產業在即將到來的2015年,一定會迸發出新的模式,從而為全球移動互聯網時代書寫中國文化產業的新篇章。
行業持續高增長
61家上市公司僅一家虧損
近年來,文化產業利好不斷,特別是新一屆政府關于文化領域的重大利好政策頻頻頒布,這讓市場堅信,文化產業的春天才剛剛到來。
今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8月18日,《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獲得通過;10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文藝工作的發展指明方向。
具體政策方面,多部委今年出臺了諸多扶持政策。8月19日,文化部、財政部、工信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在財稅方面給予了實實在在的政策利好。8月25日,文化部與北京市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建設發展的意見》,提出基地重點文化企業享受資金等扶持政策,并放寬適用條件限制。
在政策支持和市場環境不斷向好的背景下,文化傳媒公司2014年業績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可以說,文化產業引領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特別是新興文化業態發展迅速,與年輕人消費特性緊密相關的電影、游戲、動漫和互聯網新媒體等公司業績增幅位居前列,未來發展潛力仍然很大。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按申銀萬國標準細分的傳媒行業61家上市公司中,僅*ST傳媒一家公司凈利潤為負,其余均實現盈利;75%的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天舟文化、當代東方、東方財富、東方明珠、吉視傳媒、掌趣科技等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幅達100%以上。截至昨日記者發稿,已公布2014年業績預告的文化傳媒企業有17家,僅*ST傳媒預虧,其余企業均預增。文化傳媒板塊全年業績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長。
以最具代表性和眼球效應的電影產業為例,2013年,全國電影總票房217.69億元,同比增27.51%。今年內地前三季度,全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19.49億元,超出了去年全年217.69億元的票房收入。新增銀幕4225塊,同比增長9.8%,總銀幕數已達22420塊,相比去年同期數據,增幅達31.88%。
藝恩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2014年全國電影票房已達284.7億元。業內人士預測,今年全國票房收入有望超過290億元,同比增幅超30%無懸念。
依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接近或超過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則會進入“井噴時代”。當前,我國居民人均GDP已超過5000美元,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而我國居民平均文化消費僅占家庭消費的7%左右,相比美國或西歐地區文化消費占家庭消費的30%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文化領域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隨著消費需求的升級,傳媒行業的發展潛力將逐步釋放出來,傳媒公司有望繼續享受政策紅利。
影視并購持續火爆
平均6天發生一起并購案
“現在投資電影就像十幾年前投資房地產。”這句出自今年賀歲檔影片《微愛之漸入佳境》的臺詞,確實反映了當下資本市場影視投資的火爆。
去年,游戲公司成了資本市場并購的香餑餑,今年的焦點無疑是影視公司。從年初的一擁而上,到年中達到高潮高潮,臨近年終,還不消停,一波接著一波,令人眼花繚亂。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昨日記者發稿,國內公司共發生169起文化傳媒行業并購,包括影視、游戲、廣告、出版、有線和衛星電視等子行業,涉及資本約1605億元。這意味著,幾乎每隔一天就發生一起文化傳媒公司并購。按月度來看,8月份、12月份并購尤為活躍,月度并購案分別達到22起、19起。
分子行業而言,以影視、游戲、廣告、出版類并購為主,分別為61起、40起、46起、11起。其中,影視類并購更是占據36%,平均每六天即發生一起影視公司并購。而2013年,A股涉及影視行業的并購事件僅有7起。
“養豬的,煉鋼的,賣煙花的,賣菜的都來收購影視公司。”這是今年初投資界流行的一句話。彼時,湘鄂情(后更名為中科云網)、熊貓煙花、中南重工等業外公司接連發布跨界影視并購的消息,一時間,影視公司幾乎成了傳統行業轉型的“救命稻草”,凡是原有業態呈下滑趨勢的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向影視公司拋出橄欖枝,希望借影視行業高速增長的光環為公司注入新鮮血液。
在文化科技行業投資人曹海濤看來,今年掀起的影視并購熱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推動。首先,受資本市場整體的并購環境影響,今年以來,證監會放松了對并購的審核程序,鼓勵上市公
司加速并購整合;其次,影視公司、尤其是民營影視公司上市進程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作為財務投資的股東們已經成為這些民營公司尋求資本解套的最大壓力方;第三,有強烈市值管理需求的上市公司,對于公司的大文化概念、業績增長、企業轉型方面,可謂“求賢若渴”。
一般而言,影視公司的并購往往伴隨著上市公司股價的飆漲。繼去年長城影視借殼江蘇宏寶以來,上市公司只要發布收購影視公司的預案,資本市場便以股價的瘋狂漲停來回應。今年6月份,海潤影視借殼上市就讓申科股份收獲了11個漲停板,成為繼江蘇宏寶之后又一“妖股”。
資本市場的瘋狂,讓人懷疑部分公司并購的初心只是為了炒炒股價。而年初一窩蜂地跨界并購,到第三季度也遇到了“冷空氣”。泰亞股份、熊貓煙花、禾盛新材、中科云網等公司相繼宣布終止收購方案,影視公司歡瑞世紀、華海時代、金英馬、中視精彩上市計劃慘遭擱淺。在曹海濤看來,上述影視公司并購遭擱淺與“一劇兩星”政策的公布不無關系。影視行業受政策因素影響大,今年“一劇兩星”政策一出,不少電視劇公司都面臨生死存亡的壓力。
此外,影視公司多為輕資產公司,并購估值普遍較高,高估值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以歡瑞世紀、金英馬、華海影視為例,并購估值增值率分別高達439.74%、300%、815.97%。不過,就在上周末,被中科云網棄買的中視精彩又以9.15億元、634%的高估值賣給上市公司捷成股份,比當時中科云網出的價錢還高。可見,影視并購的“高燒”并未褪去。
對于今年的文化傳媒并購,粵傳媒投資部副總經理王勇總結為“亂”卻“有序”。他認為,今年文化產業的并購已達到1000億元的規模,但國內針對文化產業方面的投資基金卻只有30家左右是公開的;其次中國的影視產業本身就沒有完成工業化,大量的并購本身不成體系,而且并購公司的專業度不夠,預計今年失敗率將會在70%到80%。
同時,王勇認為市場總體是有序的,隨著國民人年均收入超過5000美元,進入中產階層的比例會越來越高。19歲到35歲的人群占收入貢獻人群的70%以上,消費者習慣正在改變,從影視產業來看,發展比較快。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給了文化企業更大、更寬闊的平臺,投資機會也隨之增加。
曹海濤也指出,正如去年并購的游戲公司中,大部分都沒能完成業績對賭一樣,今年收購的影視公司到明年大部分都會面臨業績對賭的壓力,屆時,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近年來,永城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積極實施城鄉文化項目建設,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市、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9月5日在永城召開的河南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充分肯定了永城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成績。
1月12日,市文化產業觀摩促進會在項城舉行。副市長劉占方出席會議并講話。
舉辦重大賽事除了能夠聚人氣,本身就是檢驗習練效果的一面鏡子,這是太極拳愛好者的實際需要,和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文化產業開發很好的融合起來,這是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張金太說
這項范圍涉及網絡媒體、電影制片人和出版商的禁令出臺于10月,適用于影視劇、廣告以及各類電臺節目,旨在維護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6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規定,新聞記者嚴禁非法記錄和傳遞國家機密。
鳳凰衛視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人媒體,目前覆蓋180個國家和地區,形成香港、北京、深圳、臺北、洛杉磯、倫敦等總部和中心,讀者和聽眾突出表現為“高學歷、高收入和高職位”,鳳凰集團及旗下的鳳凰網已相繼在香港和紐約上市,旗下的其他公司也有計劃在上海和深圳上市。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建立健全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有利于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并對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文化產業促進法、互聯網領域立法等提出明確要求。
7月9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2013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報告就我國圖書出版傳媒集團2013年總體經濟規模進行了排名,中原出版傳媒集團位列總體經濟規模第10名,成功進入全國出版行業第一方陣。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成立于2000年7月28日,是以《河南日報》為核心組建起來的現代化報業集團。2003年,被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后,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以全部凈資產注冊成立了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省級黨報前列。
要文化強國,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無疑是必由之路。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隨著全市首次文化產業普查工作的結束,8日,市統計局正式對外公布《洛陽市文化及相關產業普查公報》。盤點這份洛陽文化產業發展的“藍皮書”,人們欣喜地發現,伴隨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文化產業已逐漸成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省文化廳以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為中心思路,邊學邊查邊改,為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打下堅實基礎,為文明河南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18071億元。2012年,我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18071億元,按同口徑和現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6.5%,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6.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18071億元。2012年,我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18071億元,按同口徑和現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6.5%,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6.8個百分點。
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步伐,整合社會資源,努力建設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型智庫,我國首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報告《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即將推出。
5月15日,由省政府組織召開的“全省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座談會”在開封舉行,副省長張廣智出席并講話。大家一致認為,文化產業園區是文化產業大發展的重要載體,要善于利用先進科技和新的創意助推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