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一落幕,新一批加快改革開放的政策措施隨之發布: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年內第三批簡政放權舉措,用2年時間兌現原本5年完成的承諾;粵津閩增設3個自由貿易區,全面推廣上海自貿區試點經驗;3部委宣布再調成品油消費稅率,期待以稅收杠桿抑制能源過度消費;首家民營銀行在深圳獲準開業,醞釀多時的原油期貨交易正式獲批……這些密集出臺的改革新政,既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提供了有力注解,也意味著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正攀升至新的高度、邁向新的境界。
中國經濟30多年來創造的偉大奇跡,離不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這一重要法寶。正是勇于自我革新、善于對外開放,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得以建立完善,經濟增長的活力與動力才得以持續釋放,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才得以不斷提升。
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市場競爭、外部環境、資源約束等條件出現趨勢性變化,我國經濟增長開始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發展動力也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要準確認識、主動適應、把握引領這種新常態,關鍵仍然是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只有增強改革的力度與強度、擴大開放的廣度與深度,才能順應經濟發展大勢,破解發展難題,掌握發展主動權。
改革依然是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紅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一年來,我國在財稅、金融、投資、外貿、價格、國企、收入分配等領域,有序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這些改革致力于理順價格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減少不當管控,其積極效應正陸續顯現。
改革提速,開放同步。開放與改革之間,原本就是“手心手背”、“一體兩面”:開放既是改革的一部分,又會反過來牽引和推動改革。這一點在上海自貿區實踐中再次得到有力證明。一年多來,作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成為多項改革的“壓力測試”平臺,試行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服務業開放、完善政府監管等政策,均屬體制機制重大創新。結果表明,這些創新不僅行之有效,還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加快推廣。
正因此,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提出“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而且強調“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過深水區”。這意味著,只有敢于打破利益藩籬,通過改革的不斷深化,才能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活力;只有善于打通國內國際,通過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
扭住改革開放不放松,關鍵要扭住重點領域不放松。對下一步改革開放的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已作出明確部署:在自身改革方面,主要目標是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還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只有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政府自我革命,建立起規范的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打造公開便捷服務平臺,才能帶動其他領域改革的全面推進,使改革措施盡快轉化為發展動力。可以預見,2015年在行政審批、對外投資、利率市場化、IPO注冊制、土地流轉、產權保護、混合所有制等方面,還將會推出一系列實質性重大改革措施。
在對外開放、借用外力方面,總目標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好實現內需和外需之間、進口和出口之間、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之間的平衡。這“三大平衡”囊括了市場、貿易和投資各方面,反映出我國在謀劃經濟發展過程中具備了更加宏觀的全球空間戰略思維,體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視野、大格局。除已明確的自貿區試點范圍擴大外,進一步建立全面鏈接全球的自貿區網絡值得期待,包括打造升級版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加快中巴貿易走廊和中印緬孟走廊建設、推動簽署中美雙邊投資協定、推進中日自貿區談判等。其次,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大規模開展“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也將是重點動作。再次,增加人民幣離岸中心和清算行,完善人民幣交易的基礎設施,必然會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
改革開放從來都伴隨著對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與重構。因此,在加快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既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點又有利于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更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實,強化責任,加大協調力度。只有強化督促評估,落實督辦責任制和評估機制,才能讓群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改革成效。(經濟日報記者 張 偉)
改革永遠在路上,永無止境。我們要在改革開放旗幟的引領下,持續推進我國升級版的改革,向著科學改革和深度改革邁進,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前行。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2015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披堅執銳、攻堅克難。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2015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披堅執銳、攻堅克難。
日前,《遼沈大地改革潮——20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以下簡稱《改革潮》)由人民出版社和遼寧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目標任務、重大舉措。
3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和我的同事也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做好各個領域的交流工作,讓更多中國人了解瑞士,也讓瑞士人更多地了解中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祝福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越走越好。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為世界解決了6.8億貧困人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在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及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中,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可圈可點,在兩次危機中中國經濟……
“在過去30年里,中國從一個市場和企業精神被禁錮而貧困潦倒的國度,成功地轉型為一個市場開放、私企盛行的全球經濟重鎮。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恰逢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今天國人對于“總設計師”誕辰的紀念,不僅寄予了對于改革開放的深刻認同,更是對于深化改革“頂層設計師”的期待——改革再出發。
我們今天紀念鄧小平,最重要的還是重溫當年小平的改革膽略、改革決心和改革智慧,來實現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和步驟。由此而言,我們今天紀念鄧小平,最重要的還是重溫當年小平的改革膽略、改革決心和改革智慧,來實現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和步驟。
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
(三)堅持用歷史的觀點、實踐的觀點、辯證的觀點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力開拓,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三)堅持用歷史的觀點、實踐的觀點、辯證的觀點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力開拓,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在世界眼中,推進改革開放的勇氣信心和把握改革開放的能力是中國走向成功的關鍵,改革開放甚至成為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新的特質。所有這些分析和預測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將放大鏡對準中國面臨的種種難題,忽視了中國解決這些難題的能力,沒有看到改革開放的巨大能量。
12月7日至11日,在全黨全國掀起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熱潮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沿著二十年前鄧小平視察南方之路考察工作。從深圳、珠海到佛山、廣州,習近平同志一路強調推進改革開放,表明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改革開放的堅強決心,也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的動員令。
從深圳灣畔到黃浦江邊,從渤海之濱到西北邊陲,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我國涌現出一批極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城市和地區。這些城市和地區銳意改革,先行探索,大膽試驗,取得顯著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被人們稱之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地標。
肩負起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責任,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更多更好地造福人民。肩負起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責任,就是要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又要勇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