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海外熱議習近平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主席在儀式上發表講話指出,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海外媒體和人士贊許習近平關于牢記歷史、捍衛和平的重要言論,肯定中國舉行國家公祭的做法。
日本共同社報道說,中國把以往由地方政府主辦的南京大屠殺追悼儀式升格到國家公祭,顯示中國領導人在歷史問題上不會讓步的鮮明姿態。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30萬同胞慘遭殺戮,無數婦女遭到蹂躪殘害”,是對日本(否定南京大屠殺言論)的強烈牽制。
日本時事社報道說,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堅決反對美化侵略,顯示了中方對安倍首相歷史認識的戒心。另一方面,講話也強調國家公祭的目的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呼吁“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代友好下去”,顯示中方愿意改善兩國關系。
韓聯社報道說,習近平的講話包含了對企圖美化侵略歷史的日本當局的批評。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將軍國主義、美化侵略歷史的右翼勢力同日本民眾加以區分對待。報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中國舉行國家公祭矛頭直指日本右翼勢力。
韓國湖西大學教授全家霖表示,當天他通過網絡轉播收看了公祭儀式,十分贊成中國設立公祭日的做法。遭受過日本侵略的韓國同中國一樣感同身受。舉行公祭提醒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不僅要銘記歷史,也要珍愛來之不易的和平。
泰國《亞洲日報》副社長錢豐說,中國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中國不會忘記二戰這段殘酷的歷史,也絕不允許日本政府否定、歪曲這段歷史。這場戰爭的親歷者在世的越來越少,但國家公祭日會代替親歷者向下一代講述歷史,讓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永不忘記歷史的慘痛教訓,謹防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國家公祭日有利于凝聚整個民族的力量。
印度尼西亞東盟南洋基金會主席蘇爾約諾說,日本軍國主義曾經對中國和亞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國全國各地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舉行大規模紀念活動,不僅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維護和平的決心和立場,還能及時有效提醒中國和亞洲人民對日本軍國主義和右翼勢力保持警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阿富汗喀布爾大學教授賽義德·易卜拉欣認為,歷史不應該被遺忘,中國設立國家公祭日是值得肯定的做法。我從習近平的講話讀出,中國人民不是為了仇恨而紀念,而是為了警醒。中國的這種做法有益于地區長久穩定。
柬埔寨政府發言人帕西潘說,公祭日告訴年輕一代歷史的教訓和經驗,鼓勵人們心向和平。
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副館長維克多·季奇科說,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不可磨滅,俄羅斯人民很了解這一點,但并不是所有國家都對此非常清楚。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有助于讓世界充分了解中國為世界和平作出的偉大貢獻和巨大犧牲,這些值得我們銘記并緬懷。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政治學教授邁克爾·達頓認為,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有助于人們銘記那些不應被忘記的重要歷史。南京大屠殺對中國人來說是一段無法被忘記的歷史,設立公祭日能夠督促日本政府正視他們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
埃及前駐華大使馬哈茂德·阿拉姆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全人類的災難,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的滔天罪行不可饒恕,世界各國都應永遠銘記,并時刻保持警惕,避免悲劇重演。中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意義重大,它可以時刻提醒當代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勿忘歷史,為維護戰后秩序和人類正義事業而奮斗。
吉爾吉斯斯坦戰爭與和平研究所專家馬爾斯·薩利耶夫說,在公祭日的一系列活動中,參加者選擇的并不是仇恨。習近平在講話中很好地解釋了這一點。通過習近平的講話,人們能夠了解中國人民希望更加穩定與和平的世界環境,他們不僅希望銘記歷史,更愛好和平。他們呼吁放棄仇恨,以史為鏡,放眼未來,繼續捍衛世界和平,讓未來的世界充滿和平的“滋潤”。這對經歷過戰爭的所有國家都是一個榜樣。(參與記者:馮武勇、張青、常天童、鄭世波、張繼業、董翔、張建華、馬巖、陳瑤、陳杉、薛磊)
銘國恥,欣中華復興,吾輩圖強。(河南 張項學) 金陵響警鐘,聲聲振耳,祭卅萬亡靈,莫再坑前空拭淚;警鐘鳴此際,心銘國恥,大業千秋勵子孫。永銘國恥心中痛,屢見冤魂夢里招。
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銘記中國人民英勇抗擊日本侵略,緬懷先烈和死難同胞,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省委宣傳部在大河網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頻道,推出彭雪楓將軍……
南京學者 設立公祭日是多年愿望
持一口南京當地方言,85歲老人不斷質疑近期日本右翼否認南京大屠殺史實言行,說話時,手不停顫抖,情緒有些激動。他們認為,以“國”之名義設立公祭日,是對日本右翼不實言論的有力回擊。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江蘇省委副主委、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鄒建平建議將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定為國家公祭日。
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中國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近日,駐馬店市第十一小學組織開展了以“勿忘國恥,圓夢中國”為主題的國家公祭紀念日宣傳活動。
12月12日上午,許昌市湖濱路小學“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公祭日”主題隊會活動在莊重肅穆的氣氛中隆重舉行,全校780多名師生通過“南京大屠殺”事件講解、觀看“南京大屠殺歷史圖片展”、在“發奮圖強 勿忘國恥”橫幅上簽名、宣誓、觀看《黑太陽 南京大屠殺》電影等活動過程,讓隊員們牢記國家屈辱歷史,以史為鑒,激發師生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激勵師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2月25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決定草案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12月13日,由河南東道影視工作室拍攝制作的微電影《雕塑呂公良》于首個國家公祭日在許昌市烈士陵園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