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前形勢
“優”字為重 看新常態下風險防范
產能嚴重過剩、地方債務風險、房地產市場調整、影子銀行膨脹——增速放緩讓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些潛在風險浮出水面。一年來,各類改革措施陸續出臺,不僅讓經濟保持了穩增長態勢,更在發展中化解了風險,在化解風險中實現了優化發展。
疏堵結合化解產能過剩風險 市場調節助推結構優化
近年來,我國部分行業供過于求矛盾凸顯,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行業產能盲目擴張勢頭強勁。
面對如此形勢,國家采取了疏堵結合的綜合治理舉措,一方面淘汰過剩產能,一方面以市場化手段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結構優化。
5月初,工信部下達了2014年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的任務,相關地方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并向社會公告了相關企業名單。
不過,淘汰過剩產能不能只靠行政化的“堵”,更需要市場化的“疏”。
7月底,工信部發布《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對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項目建設實行產能置換,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實施減量置換。
來自鋼鐵大戶唐山市的最新消息顯示,預計年內唐山煉鋼產能將削減2000萬噸,這意味著唐山今年就可完成2017年總體任務的一半。關于2014年淘汰過剩產能的全國目標,工信部近日表示“有信心完成”。
化解過剩產能不僅遏制了過剩行業擴張勢頭,還成為各地推進產業升級、優化空間布局的良好契機。
以任務極為艱巨的河北省為例,近年來,河北省地稅局出臺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助推過剩行業企業轉型升級。
在稅收引導下,河北鋼鐵集團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壓、余熱蒸汽、煤氣等二次能源全部回收用于發電,并在技術改造之后開始了以高附加值產品主打市場的轉型之旅。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6%,節能降耗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多措并舉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優化投資結構
1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國家大力推廣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終于有了“行動指南”。
近年來,地方政府性投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累積了較高的地方政府性債務。財政部測算,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有12萬億元。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疏堵結合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不僅是有效防控風險的必然要求,還是優化投資結構的迫切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推進,使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駛入建章立制的“快車道”,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在2014年加快建立起來。
8月31日,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完成了20年來的首次大修,為地方政府舉債開出“明渠”。10月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明確了治理“路線圖”。對以前通過地方融資平臺融資建設的項目,經營性項目完全推向市場,難以吸引社會資本、確需政府舉債的公益性項目由政府發行債券融資。
“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的過程,體現出市場化的思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云說。
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暴露與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緊密關聯。今年以來,我國大中城市房價明顯下滑,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收入持續下降,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也成為控風險的突出任務。
房地產領域存在的泡沫需要擠出,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也要滿足。9月30日,央行[微博]、銀監會松綁房貸政策,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大部分地方取消了限購政策。穩定住房消費的政策導向鮮明。
“中國經濟已經不能再過于依賴政府和房地產投資。無論是清理地方政府性債務,還是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都有助于形成一個更加市場化、更加依靠技術創新的投資結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說。
清理整頓影子銀行 金融更好為實體經濟“輸氧供血”
從央行公布的10月份社會融資數據看,信托貸款等表外融資合計同比減少3100多億元,而貸款同比多增423億元。
“這表明加強表外業務監管的措施成效明顯,有利于縮短表外融資鏈條,防范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說。
一升一降的背后是國家清理整頓影子銀行風險的努力。建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說,近年來我國影子銀行日益活躍,部分資金投向了產能過剩、房地產等高風險領域,存在一定的資產泡沫。
應對影子銀行風險,監管全面升級。今年以來,銀監會連續發文強化對信托公司和基金的監管;央行、銀監會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嚴格約束銀行借助理財產品變相融資。
有堵亦應有疏。上半年,央行在不到兩個月內兩次實施“定向降準”,加大對“三農”、小微領域融資的定向支持力度。11月21日,央行果斷出手直接降息,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6.0%降至5.6%,而且采用非對稱降息的辦法,進一步壓縮銀行利潤空間讓利于企業。
緩解融資難題要采取綜合措施。國務院常務會議今年多次出臺緩解企業融資難的舉措,特別是11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等十項強有力的措施。
改革是緩解融資難題的根本舉措,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有效解決辦法。IPO重啟、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大力發展債券市場……股市和債市的系列改革,對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有著積極意義。
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直接融資表現強勁,企業債券融資2417億元,同比多1339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279億元,同比多201億元。融資結構優化趨勢已顯現,將為實體經濟更好地“輸血供氧”。
2015年上半年,受到多重政策利好的刺激,以及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國內的房地產市場,一線城市的樓市成交逐步回暖,特別是在“3·30新政”之后,樓市的回升勢頭非常明顯。同致行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商品住宅供應量同比上漲明顯,各大房企入市積極,2015年上半年鄭州市商品住宅市場供應總面積為435.44萬㎡,同比2014年上半年上漲37%。
上半年商品住宅供應量同比上漲明顯,各大房企入市積極,2015年上半年鄭州市商品住宅市場供應總面積為435.44萬㎡,同比2014年上半年上漲37%。經濟學認為,價格由供需決定,鄭州房價出現回暖勢頭,重要原因在于庫存消化周期的縮短。
廣州市長陳建華日前到香港創興銀行總部調研時,發聲力挺廣州樓市,稱“廣州房價只是北京、上海的一半,另一半就是我們的空間,我們有這個信心。如果僅根據“廣州房價只是京滬的一半”,就簡單推斷廣州房價還有一半上漲空間,非常草率,非常不理性。
這一連串問題在以“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為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年會上引起熱議。作為韓國最大的食品企業集團,希杰擁有的食品、生物工程、物流和娛樂四大產業在中國都有投資,目前在中國共有87個分公司、19個加工廠、36個辦事處,員工1.3萬多人。
3月20日,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進一步降低門檻,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對一些住房嚴重過剩的城市,可以考慮將部分條件相近的存量商品房轉為公租型的保障房。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兩會期間公開回應,央行已經在對房地產市場信貸等是否需要放松進行后期統計,以及對影響進行評估。“長沙樓市仍是一潭死水”,長沙當地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房貸放松程度不明顯,對成交量的促進有限,開發商仍處在艱難的去庫存階段。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兩會期間公開回應,央行已經在對房地產市場信貸等是否需要放松進行后期統計,以及對影響進行評估。“長沙樓市仍是一潭死水”,長沙當地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房貸放松程度不明顯,對成交量的促進有限,開發商仍處在艱難的去庫存階段。
改革,要有定力;調控,也要有定力。于是,我們不僅看到了中央定向調控、寓改革于調控的創新,更看到利率的降低、公開市場操作的決斷,為社會生產釋放充足的流動性。“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城鎮化積極穩妥推進……中國經濟發展之車,引擎聲陣陣,蓄勢待發中。
業內專家稱,限購政策從全國范圍看,已經不是影響樓市的關鍵,信貸是否會放松,將成為未來一年樓市走勢的最關鍵因素。有開發商代表坦言,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政府確實有放開大戶型限購的理由。
隨著上海、深圳相繼出臺樓市調控收緊政策,房價較為理性、市場走勢健康的廣州,未來樓市走向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
中國的房地產庫存化解方案,對準了各個區域層級特別是近年來三四線房地產市場過剩供給造成的城市化“虛胖”問題。
原標題:房地產市場量價快速回升 從3月底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等一系列房地產政策措施接連出臺到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各地出臺多項政策力促商品房交易,然而受制于商業銀行管理體制,在貸款支持政策方面難以實質性推動。
核心提示|“從最近樓盤開盤表現來看,鄭州市場仍是由剛需市場主導,合理的價格就能有效地釋放這種需求。隨著改善需求的釋放,剛需將會成為一支重要的分流股,主導著整個樓市,成為樓市的風向標。
河南新田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常生說,近日已經有不少二手房賣家提價。免征營業稅時間由“滿五”變為“滿二”,將大大降低購房后再出手的鎖定年限。新政出臺后,反價現象可能會全面爆發。未來,二手房交易將進入小陽春,一度低迷的二手房價格將迎來一波上漲潮。
本是一個普通工作日,北京南六環外一處樓盤卻顯得異常火熱,短短一小時內迎來6、7組看房客。如何在政策轉型之際,平穩過渡到樓市下半場,還消費者、房企、地方政府一個更加健康、穩定的市場,或許才是新政出臺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