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我只是用了團購券,沒想到就被相親對象嫌棄了。”前兩天,家住嘉祥世家小區的小趙在朋友圈“吐槽”,他說,沒想到吃飯時使用團購券也會成為相親對象拒絕自己的理由,“這讓我情何以堪呀!”
31歲的小趙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上個月,單位的同事給小趙介紹了個女孩,姓楊,24歲,在一家醫院當護士。兩個人見過面之后,對彼此都算滿意,小趙也有進一步交往的想法。
之后,雙方又約著見了幾次面,只要兩人一起吃飯,小趙都很積極買單付錢。不過,兩人約著吃了幾次飯之后,小趙再約小楊的時候,就覺得有點不對勁。“剛開始每次約會的時候,小楊答應得很爽快,約會了三四回之后,再給她打電話她就不同意見面了。”小趙說,前兩天,小楊給自己發微信提出了分手,“問她原因也不說,就說兩個人不合適,以后不要再聯系了。”
百思不得其解的小趙只好找到“媒人”,想要同事幫忙問一下小楊,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分手,看看兩個人還有沒有繼續下去的可能。兩天之后,同事捎來的話讓小趙納悶了。“同事說,小楊覺得每次約會吃飯的時候,都用團購券,沒啥風度,讓她覺得特別沒面子。”認為自己被“嫌棄”了,小趙很生氣,他說自己使用團購券,是覺得同樣的菜品,用團購的話更劃算一些,“從來沒想到,吃飯的時候使用團購券都成為了被拒絕的理由。這不也是一種居家過日子的手段嗎?”他說。
隨后,記者電話聯系到小楊,她對這件事兒并不愿意多說,只是表示“每次見面都是用團購券,覺得很不舒服。”“也沒去啥高檔的飯店,一頓飯也就是100多塊錢,他還要不停地上網搜團購。”小楊認為小趙的做法有點斤斤計較,擔心在其他方面也是這樣不大方。
昨日,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他們大都對因為使用團購券而分手覺得不可思議。“小姑娘有點挑剔了,用團購更能顯示這個男生會持家呀!”36歲的韓女士表示。“現在大家都用團購啊,我和朋友出去吃飯也都會先找找團購,咋能說成小氣呢?”剛工作一年的小田說。
真誠比團購券更重要
對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呂明說,當今,團購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利用團購消費便捷省錢,本身并無壞處,重要的是年輕人要用一顆平常心來面對。“對于相親雙方來說,最重要的是人品,不要太看重是否使用團購券。”他說,團購消費只是一種支付形式,不能與小氣、沒風度掛鉤,要從其他方面考察對方,用心考量對方是不是為人真誠。
“再說,使用團購,也從另一角度體現出男生質樸、務實的優點,女生不要因此不滿。”呂明建議說,相親約會時,如果使用團購券的話,可以把握一個度,不要為了追求“便宜”,而不顧對方的感受。“可以通過增加性價比較高、又不失檔次的團購,或許會讓對方心里更容易接受。”
消協提醒,消費者在參加團購時,一定要將商家可能出現的違約情況注明。商家推出的團購報價再優惠,也不要交全款,可繳納少量定金,并索要有效票據、合同。合同一定要注明產品的材質、產地、等級,并保留所有發票和單據。
優盛龍棲灣主推46-94平小戶型房源,購房可享5000抵1萬,并享受額外團購優惠,均價4500元/平。
3月25日,記者自市房地產管理中心獲悉,去年在市城區參與團購住房者和農民進城購房者翹首以盼的政府財政補貼,從3月28日起可在陽光大廈專門窗口正式申領了。
庫拉金娜的律師稱,類似的案件在俄羅斯還從未有過,原告勝訴的機會微乎其微。
隨著競爭的白熱化以及參與團購企業數量的增多,不僅團購的利潤越來越低,而且消費者對團購產品質量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現如今,衛浴團購已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狀態當中。并且大多數消費者會貨比三家,團購不一定是性價比最高的,有消費者就表示在門店得到的優惠比團購還要多。
記者近日來到內蒙古和浙江采訪時發現,團購成為一些農民購買農資的首選。
如今,為了方便、實惠,許多市民出去用餐、洗浴等消費都會選擇團購,“美團”“窩窩”等團購APP也隨之風靡起來。可是,許多服務行業尤其是餐飲業遇到團購顧客后,服務質量大打折扣,令顧客心涼。昨日,記者接到了兩個市民的電話,他們均反映自己在團購消費時受到了歧視。
互聯網平臺的迅猛發展,讓家居網絡團購的發展也愈來愈火,一些品牌利用聯合讓利、集體砍價等噱頭吸引消費者參加線下團購會。而不少消費者卻反映,在參與家居網絡團購時會遭遇隱性消費、售后服務差等問題。
很多人抱怨自己不會理財,這樣的心態下,一輩子都難以富裕。要想富,如下六個理財習慣一定要養成: 一、家里、辦公室放儲蓄罐。很多朋友最后翻臉都是因為錢,所以不要為了充義氣而把大筆資金借出去,萬一收不回來,又傷財又傷感情。
百元以下住豪華房間、幾十元就能享受美餐一頓……憑借著令人咋舌的超值低價,網絡團購近兩年在榮成市場迅速躥紅。無奈之下,周先生只得領著朋友去了另外這家酒店,果然該酒店外墻顏色、內部裝飾跟之前那家大同小異。
時下,金九銀十即將到來,不少衣柜企業也開始蠢蠢欲動,開展各種促銷活動。該人士建議,應選擇參與信得過的大型網站以及知名品牌舉辦的工廠團購活動,并對其產品及品牌做全面了解。
時值家裝消費旺季,各大家居企業及賣場再也按捺不住吸金欲,紛紛推出各種形式的讓利團購。 然而,記者觀察發現,家居團購市場上并不是只有知名大品牌,而是充斥著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
現今,讓利、促銷這些名詞充斥在各大商城廠家,一直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而作為一個擁有8年歷史的年輕行業來說,吊頂企業與商家最熱衷的讓利模式非團購莫屬了。團購指的是團體購物,意為認識或不認識的消費者聯合起來,加大與商家的談判能力,以求得最優價格的一種購物方式。
目標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團購渠道在“限酒令”頒布后迅速萎縮,促使酒企和經銷商們不得不轉變思維,探索新的銷售渠道。與其他行業合作舉辦跨界活動,一方面可以借平臺推廣自己的產品,另一方面也可以精準地找到一些目標客戶,實現資源共享、合作雙方共贏。
記者21日獲悉,2014年6月的“三維數據”又迎來了一次刷新升級:成交額達到59.3億元,環比增長9%,同比增長127%;參團人數9522.9萬人次,環比增長8%,同比增長110%,在售團單118.0萬期,環比增長26%,同比增長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