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深圳下坪垃圾場周邊60余萬居民來說,美好生活即是“不臭的生活”。一個月被投訴200多次、環保部點名批評,仍然無法緩解深圳下坪垃圾場的惡臭問題。與垃圾場博弈多年不見成果,日前,居民將垃圾場的主管部門—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和深圳市城管局告上法庭,申請公開垃圾場建設的環評報告,但該訴求遭遇重重阻礙,相關負責人回復稱,垃圾場環評報告涉密,不宜公開。
居民每月投訴200余次
日前,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場被環保部點名批評,原因是垃圾場臭氣影響周邊環境,垃圾滲濾液處理能力不足。更令人詫異的是,該垃圾場二期項目至今未通過深圳市人居環境委的整體竣工環保驗收。
然而,記者了解到,下坪垃圾場工程二期已于2012年投入使用。也就是說,該垃圾場運行兩年多來,一直未通過整體環保驗收。
公開資料顯示,下坪垃圾填埋場是深圳最大的垃圾場,日均處理生活垃圾約占全市垃圾總量的30%,建成已近20年,此前曾被授予“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示范工程”稱號。
然而,隨著城市版圖的擴張和生活垃圾的爆發式增長,下坪垃圾場已經“不堪重負”,曾經的“模范”成了居民眼中的“罪犯”。在每月200余次投訴、主管部門多次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并予以罰款的情況下,下坪垃圾場的惡臭污染仍不見“收斂”,有居民甚至表示“半夜會被臭醒”。據環保部發布的9月重點環境案件處理情況顯示,下坪垃圾場每天約1600噸到1800噸滲濾液未經處理便排入市政管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
在深圳,“出生證明”不完整便開始運作的并非只有下坪垃圾場一家。早前有媒體報道,啟用多年的深圳龍崗區紅花嶺垃圾處理項目也未作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更未經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審批便開始運作,由此引起周邊居民強烈不滿。
人居委和城管局“踢皮球”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聯系垃圾場相關主管部門了解到,下坪垃圾場的環評報告并不是沒有,而是“涉密”,不宜公開;對于紅花嶺垃圾處理項目的環評情況,主管部門未進行正面答復。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在接受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采訪時表示,下坪固體廢棄物填埋場于1992年經市政府批準立項建設,計劃分三期建設。該場在1993年建設之初編制了環評報告書,評價范圍包括一期、二期工程,并于1993年8月取得環評批復。
但是,對于居民公開環評報告的申請,深圳市人居委回復稱,“《深圳市下坪垃圾衛生填埋場環境影響報告書》是由政府相關部門作為主體編制,且距今時間過久,信息公開需要政府有關主管部門進行脫密審查”、“相關信息公開涉及第三方合法權益,因此難以提供可以公開的報告書文本”。
同時,深圳人居環境委建議居民向深圳市城管局申請獲取環評報告書。
然而,深圳市城管局對此回復稱,該信息不屬于深圳市城管局掌握的范圍,建議向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咨詢。
記者調查
環評報告書須全文公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從深圳市人居環境委了解到,生活垃圾集中處置項目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并向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報批。同時,在排放污染物前,應當按照規定辦理排污許可證。
早在2013年11月,環保部出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便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環評報告書須全文公開。而于2014年4月24日通過的修訂后的《環保法》,也明確要求環評報告必須全文公開。
“對于垃圾處理場來說,環評報告一定得有,而且還需要有一定的公示期,不存在‘涉密’的環評報告。”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說。
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環評制度在我國尚未起到足夠重要的作用,一個重要原因是僅僅關注了環評制度的技術評估部分,而忽略了對確保環評質量和有效性至關重要的公眾參與部分。
業內專家表示,早期建設的很多城市垃圾場并沒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或是只進行了簡單評價,致使許多城市垃圾場環境影響報告編制過粗,論述不夠透徹,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環境糾紛。但環評報告本身有公共屬性,對公眾而言,環評報告公開,才能確保利益相關群體的知情權,“欲蓋彌彰”只會適得其反。
1月23日,本報以《垃圾場大火何時才能撲滅?》為題,對位于臥龍區潦河鎮大周莊村的南陽市生活垃圾處理場著火四五天仍在蔓延,周圍濃煙滾滾,氣味刺鼻,附近群眾叫苦不迭一事進行了報道。
1月10日,本報以《新長北線附近一垃圾場內 垃圾天天燒 附近群眾苦不堪言》為題,報道了在新長北線路邊,有一個很大的垃圾場經常焚燒垃圾,弄得濃煙滾滾,使生活在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1月20日,記者從延津縣產業聚集區北區管委會獲悉,從當天開始,這個讓附近群眾鬧心的垃圾場已經開始清理,預計兩天內將被清理完畢。
江蘇揚州市寶應縣一名青年女子張某失聯三天,后被警方證實遇害,被拋尸于離家約100米的一處垃圾場。經過偵查,警方發現劉某陽先后在網上交往了兩名“女友”,兩名女子分別居住在浙江金華和江蘇南京,他與其中一名女子同居并生下了一名小孩。
對于深圳下坪垃圾場周邊60余萬居民來說,美好生活即是“不臭的生活”。深圳人居環境委建議居民向深圳市城管局申請獲取環評報告書。深圳市城管局對此回復稱,該信息不屬于深圳市城管局掌握的范圍,建議向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咨詢。
居民每月投訴200余次,有居民甚至表示“半夜會被臭醒”。
由于被多個垃圾場包圍,小區內長期臭味彌漫。
“再過半個月,我種的黃瓜、豆角就成熟了,到時候你來摘些嘗個鮮。”5月18日上午,記者在市中華大道西段1026號家屬院采訪時,聽到該家屬院的幾位老人正在聊天。據了解,雜草叢生的垃圾場被該小區門衛李新芳和老伴精心改造后,變成了菜園。
據了解,垃圾是某食品廠的下腳料,工人們把編織袋、塑料布挑出,剩余的垃圾將被填埋在場內大坑里。垃圾場約有一個足球場大,中間大片區域堆著雞蛋殼、粽子葉、包裝紙盒、塑料袋等垃圾,散發著陣陣惡臭,東南角還有一個20平方米左右的大坑。
小強,跟你說個朋友的事情,又搞笑又彪悍。下午出門時人家勤快,從垃圾桶里提著垃圾袋就丟進小區垃圾箱了,等晚上回家突然發現合同不在傻眼了,據說那是一份很重要的合同。想起來后飛身下樓去找,小區保潔看到就問她干嗎,答曰下午誤扔了東西。保潔大媽回答:“下午的垃圾已經被拉去黑莊了……”
鄭州晚報報道: 昨日,市民舉報新密超化鎮東店村與王村交界處存在一處非法垃圾場。一遇到刮風天氣,飛起的廢塑料袋飄得到處都是,特別是夏天,垃圾場散發的臭氣讓附近的村民都不敢開窗戶。
2016年10月17日,大水后,武漢污水中浸泡了的大量食品清洗再包裝被曝光,震驚輿論。菜販垃圾中扒撿咸菜,準備重新出售。菜販垃圾場扒撿食品運到早市出售。菜販垃圾場撿鹵豬腳,這些過期食品將回到市場。
2016年10月17日,大水后,武漢污水中浸泡了的大量食品清洗再包裝被曝光,震驚輿論。2016年10月17日,大水后,武漢污水中浸泡了的大量食品清洗再包裝被曝光,震驚輿論。菜販垃圾場扒撿食品運到早市出售。菜販垃圾場撿鹵豬腳,這些過期食品將回到市場。
2016年2月28日,由于受“冷冬”影響,雖然已經進入“八九雁來”的季節,但大連北部海域“冰未融,河未開”……
60公里高速每天清垃圾逾20噸 擁堵段成“垃圾場”
鄭州常莊水庫是國家一級飲用水源地,是鄭州市民的“大水缸”。然而,這座本應處于一級環境保護的水庫周邊,竟然成了一些人大肆偷倒垃圾的垃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