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次南極考察雪龍船全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
7年磨練來到夢想的大門口
1985年,我國首批南極考察隊隊員完成任務回國,其中的兩人正是王建忠就讀的大連海事大學的學長。他們一回到學校便瞬間成了明星,他們講述的南極考察之行讓王建忠向往不已,也從此鎖定了自己的人生航標。
從1989年大學畢業,到1993年獲得國際遠洋船舶A類駕駛證,再到1995年任職三副,7年時光彈指間走過,事業最初的磨練讓工作中的王建忠越來越精干沉穩。
1996年7月,王建忠登上了雪龍號,任職二副。從這一刻起,他一腳一個深印,逐漸擔綱大副、見習船長和船長,駕馭“雪龍”破冰逐浪,穿越地球南北,縱使極寒險境、離鄉萬里,也擋不住他遨游瀚海、探索未知的使命和光榮。
21條“船規”宣誓“生命第一”
初登雪龍號的4年,王建忠連續參加了我國第13、14、15次南極考察和首次北極考察。而到了今年,相伴雪龍號整整18年的王建忠已經總共參與了12次中國南極考察和5次中國北極考察。
對于這樣一位老船長,很多船員卻私下給了他一個的綽號——“不平等條約制定者”。
其實,這個說法主要來自他制定的21條雪龍號“船規”:不準穿著拖鞋到甲板,不準到房間外任何地方吸煙,不準攜帶照相機上船,不準做劇烈體育鍛煉……
規矩看上去的確不近人情,而且王建忠執行起來也是說一不二。如果有人違規,他就會說:“雪龍號不再歡迎你。”
“在海上行駛要經過大風浪區,到了南極,雪龍號就是在冰山下行駛,冰山垮塌帶來的巨浪、冰山撞擊等等,隨時都有危險,船體也會顛簸,這些都會威脅到每個人的安全。”王建忠說,穿拖鞋不僅影響形象,也會不安全;不準帶相機是為了信息安全;而不準劇烈運動,則是考慮船體顛簸對船員可能造成傷害,有一次有個船員在船上打籃球時碰上顛簸,結果摔倒腿部受傷縫了十幾針。“在南極,生命第一,絕對沒有商量余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