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9日電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并不可怕,有本事的企業從來不怕” 玉柴集團董事局主席晏平強調,在這場轉方式、調結構的經濟政策洗禮下,一批落后的產業將被淘汰,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將更加有力地顯現、確立。
近日,媒體法人微博“從企業看信心”報道團走進廣西玉柴集團, 作為一家年銷售收入過400億的大型國有企業掌門人,晏平對制造業的未來充滿自信。
中國智造是轉型升級必經之路
據了解,正在起草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將“優先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擺在制造業轉型提質“八大行動”之首,以適應全球產業變革。這也是從國家層面明確了未來十年中國制造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對此,晏平表示,制造業如何跟上智能化時代的發展步伐,是任何一個企業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因為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智能化時代已經降臨。
“比如制造,以往一臺發動機的下線節拍需要210秒,現在可以降到到180秒。其實,我們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建成世界領先的發動機制造生產線。這個領先,就要靠智能化的運用。”晏平接受采訪時說道。
記者在玉柴車間看到,各種智能化的生產設備應用,機器人、3D打印技術,已廣泛應用。公司建設有“數據中心”、“玉柴私有云”,實現“二地三中心”冗災應用中心;通過推進設計數據化、制造數據化,提高企業的信息應用水平。
練內功 造新血 蛻變昭示未來
2013年4月在總理座談會上,晏平作為機械行業代表,曾談到防止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對此,晏平表示,從制造業現狀來看,產能過剩非常嚴重。這是整個國家十年高速發展積累下來的問題。所以,目前轉方式、調結構是經濟發展的大勢,玉柴也在積極順應經濟發展趨勢,不斷提升自身的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是推進企業科技創新、管理創新。
“玉柴從以下幾個方面轉方式調結構:一是苦練內功:推進了機構調整,加強扁平化管理和部門之間的溝通,提升管理效率;打造精益運營體系,從研發、采購、生產、營銷等方面強化玉柴核心競爭力;二是對標國際:量化指標,學習趕超,持續推進玉柴國際化進程;三是建設產業新城:以建設玉柴產業新城為載體,進行二次創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四是持續創新:創新是玉柴發展的不竭動力和不變主題。為了推動并持續保證玉柴的創新能力行業一流,我們從創新文化形成、創新制度建立、創新平臺打造、創新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晏平接受采訪時表示。
五百年比五百強重要
“玉柴最重視的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問題,在我看來,五百強比五百大重要,五百年比五百強更重要”。晏平告訴記者。
為此,玉柴于去年年底啟動了“二次創業”,玉柴將依托一批重點項目支撐,確保集團轉型升級以及戰略目標的實現。
晏平表示,以玉柴股份為例,未來兩至三年,要進行研發體系、制造體系的再造,全面更新現有的產品型譜,研發、生產和制造能夠在歐美市場具有加強競爭力的產品。另外,新能源動力領域也是玉柴重點推進的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在海外看到越來越多中國制造、玉柴制造的發動機服務全球客戶。(郭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