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文化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近期繁榮文藝創作方面的有關情況。其中指出,我國文藝評獎制度將改革,藝術創作將出社會效益具體評價、考核標準。
全國藝術創作會議將召開
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諸迪介紹,當前全國藝術創作的態勢空前活躍,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心態浮躁、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等問題。正如習總書記所要求的,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這需要進一步完善藝術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對藝術創作生產的引導。
諸迪表示,文化部將于近期召開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的精神,并舉辦專題研討班,籌備召開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統一思想,推進工作,深入研究推動文藝繁榮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
文化部將培養文藝評論人才
對于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提到的文藝作品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不要沾染了銅臭氣,要堅持把群眾滿意、認可作為衡量標準,讓群眾來評價,讓群眾來檢驗,增加群眾的話語權和評判權,在人民群眾的口碑中校正和提升自己的創作等內容,諸迪指出,這些論述都深刻闡明了文藝獨特的屬性,明確了做好文藝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這將成為文化部做好未來評獎工作改革的重要原則”。
諸迪指出,目前中宣部正在牽頭制定關于文藝評獎改革的工作意見,下一步文化部也會在中宣部的指導下進一步樹立文藝評價以人民為中心的構成導向,完善評獎工作機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同時也按照總書記和中央領導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文藝作品評價的標準。特別是要研究制定社會效益的具體的評價標準和考核的措施,合理設置反映市場接受程度的量化指標,把價值取向、藝術水準、審美情趣、群眾口碑等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堅決防止只看重票房、收視率、點擊量等現象。
此外,諸迪指出,文藝評論是藝術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評論對于貫徹落實黨的文藝方針、引導藝術創作、推進優秀作品、提高審美鑒賞、引領文化風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部目前正在研究,希望在明年設立一個關于藝術評論體系構建和引導的計劃。主要涉及到關于評論人才的培養、評論實踐的開展、評論陣地的建設、評論的行業管理評比和表彰等工作。
文化部五舉措
1.抓創作導向
文化部將舉辦以中國夢為主題的優秀劇(節)目展演活動,集中展示優秀作品。
2.抓政策措施
會同有關部門持續關注治理豪華晚會的政策執行情況,防止負面現象反彈;設立中直院團改革發展專項資金;扶持地方戲曲藝術傳承發展。
3.抓繼承創新
推動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優秀作品傳播推廣。
4.抓藝術評論
引導當前藝術創作的價值取向,淡化評獎意識,強化評論工作。
5.抓文化惠民
堅持重心下移,不斷加大文化惠民的工作力度。完善中直院團公益性演出補貼標準,加大補貼力度,今年國家財政投入近1億元扶持中直院團開展公益性演出。據新華社(記者 張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