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于右任:《望大陸》
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扎根于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無論現在抑或未來,我們都愿意用親情化解歷史留給臺灣同胞的傷痛,也愿意與臺灣同胞一道,共創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閱讀原文>>
1989年,離別40年的72歲臺灣退伍老兵回到浙江省舟山老家時,久久地站在門前未進門。
烽煙的年代:1949
1987年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年,對臺灣人來說,許多根本不可能、想都沒想過的事都在這年發生了:臺灣當局承認“反攻大陸不可能”。而最初國民黨政府決定前往臺灣,還要追溯至65年前。
臺灣,退身之所?
淮海戰役期間,人民解放軍參戰部隊攻破國民黨軍嫡系黃維兵團的汽車防線
1949年初,經過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有生力量被消滅過半,人民解放軍揮師南下,將戰線壓至長江一線,國民黨反動統治面臨徹底垮臺的命運。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蔣介石為戰場上的連連失利而焦頭爛額時,他的后院又起火了。國民黨桂系白崇禧、李宗仁公開要求他下野,與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
面對艱難的形勢,蔣介石不得不考慮退路了。他采納了歷史地理學家出身的張其昀的建議,決定著手經營臺灣,作為今后的退身之所。他認為臺灣的好處是退可守,進可攻:與大陸隔著一條海峽,萬一大陸被共產黨拿了去,憑借海峽天險,和自己掌握的海、空軍力量,完全可以與當時尚無海、空軍的共產黨周旋,以延續香火,積聚力量,待國際形勢發生了于己有利的變化時,再渡過僅有130公里寬的海峽,從廈門、福州登陸,反攻大陸,卷土重來,再圓自己的帝王夢。1948年12月29日,國民黨行政院長孫科發布命令,正式任命蔣介石的親信陳誠為臺灣省政府主席。
陳誠得令后,以驚人的效率于1949年1月5日即遷入臺北主持政事。1月18日,蔣介石再任命陳誠兼臺灣省警備區總司令;3月,再任命陳誠為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委。這樣,陳誠總攬了臺灣的黨、政、軍大權,開始替蔣介石經營臺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