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出反壟斷最大罰單 12家日企被罰12.35億
中國汽車業“反壟斷夏季風暴”砸下巨額罰單。
8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宣布,日立、三菱電機、不二越等12家汽車零部件廠商因操縱產品供應價格,被處12.35億元罰款。其中日立和不二越主動配合調查,被免除處罰。這是中國反壟斷法實施6年以來,開出的最大一張罰單。
日立和不二越主動配合調查,被免除處罰
據國家發改委披露,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業此番被處罰8.3196億元,日本精工等四家軸承企業被處罰4.0344億元。
國家發改委稱,經查實,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日立、電裝、愛三、三菱電機、三葉、矢崎、古河、住友等八家日本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為減少競爭,以最有利價格得到汽車制造商零部件訂單,在日本頻繁進行雙邊或多邊會談,互相協商價格,多次達成訂單報價協議并予以實施。通過價格協商獲得訂單的涉及中國市場的產品包括起動機、交流發電機等13種。這些零部件用于本田、豐田、日產、鈴木、福特等品牌的20多種車型。
此外,據國家發改委調查,2000年至2011年6月,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等四家軸承生產企業在日本組織召開亞洲研究會,在上海組織召開出口市場會議,討論亞洲地區乃及中國市場的軸承漲價方針、漲價時機和幅度;并按照這些信息,實施了漲價行為。
對于汽車零部件價格壟斷案,國家發改委決定,對第一家主動報告達成壟斷協議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日立免除處罰;對第二家主動報告達成壟斷協議有關情況的電裝,處上一年度銷售額4%的罰款1.5056億元;對只協商過一種產品的矢崎、古河和住友,處上一年銷售額6%的罰款,分別為2.4108億元、3456萬元和2.904億元;對協商過兩種以上產品的愛三、三菱電機和三葉,處上一年銷售額8%的罰款,分別為2976萬元、4488萬元和4072萬元。
對軸承價格壟斷案,國家發改委決定,對第一家主動報告達成壟斷協議有關情況并提供證據的不二越,免除處罰;對第二家主動報告有關情況并提交涉及中國市場所有證據和銷售數據的精工,處上一年銷售額4%的罰款1.7492億元;對2006年9月退出亞洲研究會但繼續參加中國出口市場會議的NTN,按“6%”的標準罰款1.1916億元;對提議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召開出口市場會議的捷太格特,處上一年銷售額8%的罰款1.0936億元。
國家發改委要求,涉案企業立即根據中國法律對銷售政策和行為進行整改,對公司全體人員進行反壟斷培訓。
四家被罰日企位列全球八大軸承工業公司
此前的8月13日,新華社報道稱,湖北武漢4家寶馬經銷商因存在壟斷行為被罰合計約162萬元人民幣,并已進入行政處罰程序,這被視為今年中國汽車業反壟斷調查的第一張罰單。
不過,從罰款金額來看,此次針對日本零部件企業的罰款顯然“規格”更高。根據中國的反壟斷法,允許政府對一家企業處以不超過年營收10%的罰款。
此番被罰的NSK、NTN、捷太格特、不二越都是日本老牌軸承生產商,和瑞士SKF、德國FAG、美國TIMKEN等并稱為全球八大軸承工業公司。曾有媒體報道,世界工業生產所需的軸承幾乎被這八家企業壟斷。 其中,日本精工株式會社成立于1916年,是日本國內第一家設計生產軸承的廠商,其核心軸承產業日本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目前,日本精工在中國江蘇昆山以及安徽合肥建有工廠,其供應對象包括日產、本田與豐田在內的諸多國際知名汽車企業。
日本NTN株式會社始創于1918年,主要從事制造和銷售各種軸承、等速萬向節、精密機械設備等產品,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其生產的輪轂軸承占全球第一位,等速萬向節占全球第二位。據報道,NTN是目前在中國南京投資最大的日商獨資企業,生產風力發電、專用機器、軌道交通車輛用的軸承產品。
汽車行業人士分析,軸承是汽車的關鍵零部件,用在汽車上的軸承部件技術要求尤其高。這在客觀上也容易造成大的軸承生產企業形成行業壟斷。
日本軸承制造企業涉嫌壟斷早有“前科”。此前,日本精工因與另外兩家日本軸承制造商組建卡特爾聯盟,密謀在澳大利亞市場對軸承產品的價格進行操縱,今年5月剛剛在澳大利亞被處以300萬美元罰款。
奧迪克萊斯勒奔馳等或面臨更高金額罰款
對日企開出的罰單,只是開始。8月20日,國家發改委透露,該機構將對本次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其他違法線索繼續開展調查。
有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消息人士稱,超過1000家中外車企正在接受反壟斷調查。這些車企包括整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以及經銷商。
和零部件企業相比,涉嫌壟斷的整車企業所面臨的罰款恐怕更重。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8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奧迪和克萊斯勒確實存在壟斷行為,近期將會受到相應處罰。其后,新華社8月17日從江蘇省物價局獲悉,該局對奔馳汽車的反壟斷調查已經掌握相關證據,其對下游售后市場的零部件價格以及維護保養價格進行控制,為典型的縱向價格壟斷。數據顯示,奔馳C級“零整比”(一輛車所有零部件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高達1273%,相當于一輛奔馳車零部件能購買12輛整車。
有媒體報道稱,奧迪可能將面臨18億元的史上最大反壟斷罰單,但之后又有消息說,罰款數額是2.5億元。
盡管具體的罰款數額尚未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反壟斷罰款從企業上一年營業額的1%到10%不等,配合調查的企業可以從輕處罰。
從7月至今,寶馬、一汽-大眾奧迪、奔馳、捷豹路虎、克萊斯勒、豐田和本田這7家車企相繼宣布下調整車和零部件價格。
反壟斷會降低車價?經銷商稱“不現實”
針對此次大面積的反壟斷調查風暴,汽車營銷專家張勇強分析稱,這將會迫使相關汽車廠商對旗下所售車型和零配件價格進行大幅下調。
不過,澎湃新聞采訪眾多經銷商后發現,雖然零配件價格此次會有所下調,但指望整車價格大幅下調的想法可能有些天真。
以這輪汽車業反壟斷調查風暴中,率先宣布整車價格下調的捷豹路虎來說,上海一家捷豹路虎4S店的徐經理告訴記者三款車型變化后的價格分別為:路虎攬勝加長版5.0V8,原價288.8萬元,現價264.8萬元,降價24萬元;路虎攬勝運動版5.0V8,原價349.8萬元,現價326.8萬元,降價23萬元;捷豹F-TYPE敞篷版5.0排量會便宜30萬元,但這款車生產少,目前國內沒有車,要購買需預定,現在只有3.0排量的。 消費者聽到路虎降價二三十萬元,肯定覺得幅度不小,但其實降價后的總價仍在二三百萬元,根本就不是路虎走量的車型,這幾款車在中國每年的銷量不到百臺,實在算不上有誠意的降價。
上海一家奔馳4S店的銷售顧問杜某更是直言,其實庫存越多,也就是越不暢銷的車型,經常會有優惠,“即便告訴購車者某款車優惠了5萬元,那又如何?其實消費者根本不知道它原先的價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