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李克強總理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代表給總理遞上江西的畫冊,李克強接在手中,仔細翻閱,不住地點頭。劉震 攝
作為總理的李克強,曾在一系列會議中直截了當打斷官員套話連篇的匯報,要求“直接說重點”、“不要光表揚政府”。
他也曾緊緊扭住某些環節連續不斷地追問,讓工作人員感嘆“只會照本宣科的官員不好混了”。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人大代表的李克強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3月4日至11日,李克強分別參加了政協經濟、農業界聯組和人大5個代表團的討論審議。
據參會代表、委員回憶,討論中,李克強“一直很專注地傾聽”,并不時語調輕松地開玩笑、“講故事”、慰問“老朋友”。
談上海自貿區故事
跨國企業落地蓋100個章
3月4日,在政協經濟、農業界別聯組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委員的發言剛一開始,李克強就笑著認起了“老朋友”。
“時間過得真快呀!去年3月,在上海的座談會上,我們還討論自貿區的命名問題呢。”李克強說。
交談中,李克強回憶,一年前在長三角地區調研時,一位企業負責人告訴他,一些跨國企業想在上海開設研發、銷售、物流中心,結果發現需要在北京、上海蓋100多個章,時間長,尋租的空間也多了。
“我們當時下決心設立上海自貿區,不只是為了通關便利,更是考慮怎樣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這也就是去年一再進行的簡政放權。”李克強說。
2013年3月,在上海的座談會上,李克強積極支持上海進行大膽探索,在現有綜合保稅區的基礎上,研究如何試點先行,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實驗區”。他當時說,“30年前,波瀾壯闊的改革首先是由沿海開放的經濟特區帶動的。今天中國走到這一步,就該選擇一個新的開放試點,用開放促進改革。”
6個月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正式掛牌。
在3月4日的政協討論中,王新奎簡單回顧了自貿區過去一年的工作。他說,上海自貿區今年的任務:一是做中期評估;二是按中央要求,推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
李克強點頭稱贊,“你說得對,從一開始我們就確定了,改革的成果不能一直局限在28平方公里內。”
憶知青歲月故事
曾開過“逃春荒”證明
也是參加這場討論中,李克強回憶起了自己的“知青”歲月。
“當年我在安徽鳳陽插隊,當過生產隊的‘頭兒’,也當過大隊支部書記。”李克強說,“當時我每天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生產隊每個人的生產任務,這個人插秧、那個人挑擔子,都安排得無一遺漏。”
但即便是這樣,村里人還是吃不飽。李克強回憶說,生產隊缺糧嚴重的時候,他甚至需要拿大隊的公章,給村里的婦女兒童開“逃春荒”的證明。
“結果呢,承包制一推開,生產隊基本不管了,農民自己種田,想種什么、該種什么,自己來謀劃,溫飽問題幾年內就解決了!”回想起當年,李克強連連感嘆,“過去30年的經驗證明,改革確實是最大的紅利,因為它調動了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激發了市場的活力,也釋放了社會的創造力。”
參加山東等5個代表團討論時,李克強一再強調,要“緊緊依靠改革創新”,讓改革紅利不斷釋放。而參加政協討論時,李克強的表述更加堅定,“改革會觸動利益,但我們必須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話棚戶居民故事
居民家是石頭壘起來的
3月7日,參加山西代表團討論的李克強,收到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有喜的一份“禮物”:來自大同棚戶居民的5張新舊照片。
“總理關心的同煤沉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工程已經全部完工,如今30萬棚戶區居民,已經全部住上了新樓房。”張有喜一邊說,一邊走到李克強身邊遞上照片。
2008年、2009年,李克強兩次前往大同礦區考察,看望棚戶區居民生活,并要求當地政府加快棚戶區建設。張有喜在發言中回憶,2008年,李克強來到棚戶居民柴有亮家慰問時,老柴一家5口人擠在30平方米的小屋里。“進門低頭、上炕彎腰,擔水劈柴、生火打碳。”
“他們的困難可不只這些啊。我記得他們家是石頭壘起來的,冬天透暗風,燒煤爐還是很冷。不說別的,上個廁所都要出門排隊。”李克強接過話頭說。
張有喜指著手里的另一張照片告訴李克強,現在,老柴一家已經住進了新樓房。
李克強笑了。他說:“我們的工作說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而在3月6日參加青海代表團討論中,李克強也著重談了改善貧困人口生活問題。“去年解決了1600萬貧困人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是再解決1000萬人以上。這并不是力度減弱,而是因為越往后,扶貧攻堅的難度就越大,留在后面的往往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說到這,他示意后排旁聽審議的國家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如果會上審議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那減貧1000萬人就是我們立下的‘軍令狀’,我們必須要拍著胸脯保證完成。”
劉永富立刻回答,“一定完成!請總理放心!”
論生態保護故事
4次交流鄱陽湖生態保護
3月9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廳廳長孫曉山在江西代表團討論發言中說,針對鄱陽湖的生態保護、資源利用問題,自己已經是第四次和李克強總理當面或書面交流了。
200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參加江西代表團討論時,孫曉山就曾作為發言代表,探討保護鄱陽湖生態環境、建立生態經濟區的問題。在當年9月李克強考察江西期間,孫曉山又向李克強匯報了鄱陽湖水情和資源利用設想。
此次發言中,孫曉山再次提出,鄱陽湖既需要保護生態,也需要拓展清潔能源。“鄱陽湖夏天水資源非常豐富,冬天水卻很少,這不僅不能支撐經濟發展,還可能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孫曉山建議,在鄱陽湖設置生態經濟區,建設“水利樞紐”,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把洪水變成“水利資源”。
回憶起他與總理的幾次交流,孫曉山用了三個詞語:“親民”、“愛民”、“接地氣”。
李克強發言中,鼓勵江西要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繼續先行先試。他說,生態文明與人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中國到了發展方式必須轉變、經濟結構亟待升級的時候,必須走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推動清潔能源使用。
而在參加云南代表團討論時,李克強提出,“生態問題首先是民生問題,也是經濟問題。要從大處調結構、促轉型,實現真正的科學發展。”
先后參加了6場人大、政協小組討論和審議,李克強對每位代表委員的發言都做了回應。每次他都叮囑旁聽的國辦工作人員,“大家的意見很寶貴,要認真做好記錄”。他還不忘提醒參會的各部委負責人,“能采納的要盡量采納”。他強調,“代表、委員的建議要做到:件件有回應、件件有落實。” 新京報記者 蔣彥鑫
■ 盤點
政府工作報告六次提“決不”
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本屆政府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連續用了六個“決不”,催人警醒。
“決不辜負人民的厚望”。——談清醒認識前進道路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談創新扶貧開發方式
“決不能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談實現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
“決不再反彈”。——談產業結構調整要依靠改革
“決不姑息”。——談反腐倡廉制度建設
“決不允許開歷史倒車”。——談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