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2月26日電 “30萬同胞是無辜的,死了這么多的人,為什么(日本右翼)到現在還不敢承認?”26日上午,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發問。
持一口南京當地方言,85歲老人不斷質疑近期日本右翼否認南京大屠殺史實言行,說話時,手不停顫抖,情緒有些激動。
25日,中國官方公布,中國將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這一消息立即引起南京各界高度關注,這其中包括親歷過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幸存者們。
他們認為,以“國”之名義設立公祭日,是對日本右翼不實言論的有力回擊。
26日,在該紀念館的“南京社會各界人士擬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座談會”上,夏淑琴說:“(聽聞此消息)我感到非常高興,到日本去了五、六趟,打官司打贏了,但是人不見面,罵人的人(稱其是‘假人證’的人)也不見面。”
老人在2004年訴日本右翼作者松村俊夫、東中野修道、日本展轉社株式會社侵害名譽權,書中她被描述為“假證人”。法庭上日本被告未到場,官司最終勝訴。
“我沒有多少文化,以后,世界上都會知道紀念館(公祭日)的悼念(活動)。”她說。
夏淑琴是南京幸存者的典型代表之一。1937年12月13日,夏全家祖孫9口人中7人慘遭日軍殺害,時年8歲的夏淑琴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過去幸免于難。
一些老人們聯想起赴日作證的經歷。
在岑洪桂印象中,接觸到的日本普通民眾都很和善,且反對戰爭、愛好和平。“就是(日本右翼)那一小撮不好。”
岑洪桂是去年新被認定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今年90歲。
88歲的余昌祥老人說起昨晚在電視上看到新聞,很是興奮。“這很好,這不是我一個人知道了,全世界人都能知道,昨天我女兒還打電話告訴我這個消息。”
幸存者當中,他是“看得開”的一位,兩年前,他和老伴一起簽了遺體捐贈協議,理由是,經歷過浩劫,看淡了生死。
今年的12月13日的和平集會將是“升級”后的第一次“國祭”,老人說:“我一定會來。當然,如果需要去日本(作證),隨時可以去,我的身體還是可以的。”
南京目前在世幸存者約為200人,平均年齡超80歲,風燭殘年,年邁多病。(記者 朱曉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