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中國兩會召開在即,媒體的梳理發現,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深化改革60項改革任務,三個多月來,全會部署的多項改革已現雛形或已經啟動,而反腐、民生等領域改革先聲奪人。
在備受關注的民生領域,“單獨二孩”、延遲退休、教育改革等進展顯著。以“單獨二孩”為例,已經有浙江、安徽、江西、天津、北京等多個省份實施此政策,絕大多數省份也明確了具體的實施時間。
二月初,覆蓋城、鄉兩大群體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并,中國養老保險“并軌”邁出重要一步。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民生改革緊鑼密鼓,在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民生必將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
三中全會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伊始,媒體就紛紛梳理出了“三中全會《決定》將如何改變你的生活”、“18個熱詞改變人生”等內容,有媒體虛擬了人物——小強,透過他來展示《決定》公布后中國人將變化的人生:如果小強的爹媽想要兩個娃,那么,小強出生后可能真的就不孤單了;如果小強要考大學,那么,可能不必文理分科了;如果小強生病了,民辦醫療機構也納入醫保定點范圍了……《決定》細致地列出了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重大改革,包括教育、就業創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醫藥衛生等。所有這些就是為了“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近一時期以來,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等各項改革在有序推進,陸續出臺的新政為百姓繪制了一幅更加公平、更注重個人權益的未來圖景。如教育部發布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國家級“學術委員會規程”,促進高校“去行政化”,探索“教授治學”。衛計委明確允許醫師多點執業,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政府還實施農民工技能提升計劃,該計劃主要是將農民工培育為新型的產業工人,每年培訓1000萬人。
這些改革措施看起來不像直接提高百姓收入那么效果直接,但在不遠的將來,它們將深刻改變每個人的生活:從生到死,從上學到工作到生育,從尊嚴到權利。
但是,民生領域最重要也最困難的問題仍然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即實現中國官方提出的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努力實現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要求,最終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不僅關系每個人的生活,也關系整個社會的穩定。能否在這個問題上取得突破,是真正檢驗是否“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標志之一。
近日人民網就兩會上公眾關注的21個熱點問題展開網上調查,95.10%的網友對自己的收入投票“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對于收入分配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33.74%的網友選擇“行業收入差距過大”,20.19%的網友認為“勞動者收入在國民經濟分配中占比不高”。收入分配也列為網民最關心的第四大問題。
以當今中國經濟的體量,GDP全球第二的家底,提高一些百姓的福利,應該說是有實力的。但另一方面,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單純的利益改善并不能完全讓百姓滿意,而且,由于中國當下利益格局趨于固化,想通過把蛋糕做大惠及民生已經證實難以實現。民生的改善,必須寄希望于改革攻堅戰。收入分配改革尤其如此,正如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上周舉行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上所說的,“改革是最大動力,也是最大紅利。要始終堅持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受益”。收入分配改革的推動必將遇到巨大阻力,也必將會激發民間的巨大支持。
民生從來都是政治,百姓期待今年兩會上民生問題有更多亮點,期待分享更多改革紅利。(記者 濮亞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