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 今天上午10點,國新辦召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情況和住房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對于存在的“漏保”、“關系保”、“人情保”、“搭配保”等問題,民政部門將低保申請人聲明的財產狀況與掌握著車輛、房產、金融、保險、工商、稅務、公積金等的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信息比對,今年將有70%的市縣區要建成這種核對機制,到2015年底在全國全面建成這項機制。
“騙保”建立家庭經濟核對機制
對法晚記者提出的“一些人開豪車住豪宅而依然申請低保”的情況,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漏保”、“關系保”、“人情保”、“搭配保”等問題,與管理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漏洞有關,特別是對申請群眾家庭收入和家庭經濟狀況的核查存在著很大的難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民政部從2009年開始就在143個地方進行試點,建立家庭經濟狀況的核對機制。”
竇玉沛表示,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就是申請社會救助的人員要聲明自己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狀況。
民政部門將他們自己聲明的財產狀況與掌握著車輛、房產、金融、保險、工商、稅務、公積金等的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信息比對,看其個人申報的情況是否準確和完整,然后再結合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民主評議等方面的措施,來判定準確的家庭收入情況,綜合評價是否能夠享受低保,確定在低保中領取的補助標準。
“現在全國有20個省份建立了低收入家庭認定指導中心,有30%的市縣區建立了核對機制。按照我們的時間表,2014年將有70%的市縣區要建成核對機制,到2015年底在全國全面建成這項機制。”竇玉沛表示。
他說,開展對居民家庭經濟狀況的核對,必須得到有關申請人的授權或者委托,所查詢的范圍僅限于享受社會救助有關的問題,查詢掌握相關信息的人員不得隨意向外透露相關信息,隨意透露的要負法律責任。
住房保障住房保障條例 盡快征求意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馮俊介紹,住建部已于去年5月份將《城鎮住房保障條例》送審稿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去年9月底在常務會議上明確要求加快住房保障立法,國務院法制辦已經將這個條例的草案征求了各部門、各地方和社會機構的意見,現在住建部正在根據反饋的意見進行修改,爭取把條例盡快上報國務院,公開征求社會的意見。
馮俊還表示,解決群眾的住房問題,應該倡導和推進住房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也就是說堅持住房發展的市場化改革是基本的原則。
群租問題
加大調控
增加保障房供給
馮俊表示,大學生留在一些大城市工作,確實面臨的生活壓力比較大,這也是中國在城鎮化過程中,在勞動力布局方面一個特殊的現象。“一般的,這種群租比較嚴重的主要在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
馮俊介紹,這個現象的核心是大學生想降低居住成本,大家合伙住便宜一點。
實際上,沒有人愿意幾個人住一個屋。馮俊認為解決這個問題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對房地產市場加大調控、增加供給,使租金、房價平穩,使大學生逐漸能夠承擔起在城市的居住成本。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給。文/記者 李洪鵬
相關新聞
更多>>